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规范教育教学常规管理 加强校本教研质量提升
为深入贯彻“双减”工作要求,切实做好减负提质增效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云南省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精神,官渡区教师进修学校于2022年3月23日上午围绕“规范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加强校本教研质量提升”这一主题开展了研讨活动,官渡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郭华主持了会议,官渡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和幼儿园全体学科教研员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在研讨会上,各学科教研员就全区各公、民办小学制定出的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含校本教研管理)细则和学校本学期学科集体教研活动安排查阅的具体情况按照分组、分片区进行了汇报交流。
在交流研讨中,各学科教研员指出:我区大部分学校做得非常好,不仅计划制定得详实具体,而且能够依据学校具体情况安排好集体教研,同时还将各自分管片区中做得比较好的学校做法和亮点进行了细致的分享。例如关上实验学校围绕“提质增效,打造高效博雅课堂”这一主题开展的 “教、研、训”一体的校本教研培训课程;官渡区双桥中心学校开展的以“1 1 N”集体备课和教研的模式;官渡区小街小学、方旺中心学校、星耀天成学校、钟英小学细致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的细则和制度;东站实验学校、南站小学和民航路小学按照“层层推进,分级落实”的原则按照各部门的职责要求都制定了相应的常规管理和校本教研制度;五里小学制定的“四环节”备课和“三结合”教研模式;东华二小“四级赛课”模式,古镇一小从“大主题”到“小主题”的研讨方式……这些学校的典型经验和做法都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为了不断规范我区各家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加强各校校本教研质量的提升,各学科教研员展开了研讨,并为全区各家学校提出了以下四方面的建议:
1. 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建议学校从备、讲、批、辅、评等方面提出具体可行的管理制度和要求,注重校情、师情、学情研究,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要做到“四有”:有制度、有安排、有检查、有反馈。
2. 集体教研:建议从学校统筹总计划到各学科分计划再到学科教研工作历进行具体安排,做到“六定四有”:定分管领导、定主题、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有计划、有小结、有检查、有效果。集体教研主题和内容要聚焦。一学期研讨内容无需过多,可围绕1—2个知识领域开展,也可从某一核心素养的培养来研讨,或从某种课型来开展专项研究。
3. 集体备课。各学校各学科各年级要将集体备课形成一种常态。做到定时、定人、定内容,以教研组或备课组组织开展,讲求实效,全体参与,加强研讨,取长补短。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作用,建立以老带新,相互切磋,共同提高。集体备课的形式可以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进行。集体备课以章节、单元为单位,全组⽼师同时钻研,分工主备,能充分发挥协作精神,凝聚集体智慧,共同制定“单元教学计划和构思”,集体研究各章节重难点、作业选择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形成系列的教学案可有效减轻教师的书写负担,能保证集体备课的落实,更重要的是将学⽣的学与教师的教在同⼀课时⽅案中得到体现,能让教师课堂教学更有效,学生课后复习有依据。
4. 教研形式:建议拓宽集体教研形式,与师徒结对、教师培训、集体备课、教学竞赛等有机融合,教研活动“大小交替”。一周以年级为单位开展教研,一周学科大组集体教研;一周集体备课,下一组内磨课研讨课(或教研大组集体观摩),再下一周教研大组集体观摩、研讨。加强片区校际联合教研。发挥学校学科优势,辐射引领,优势互补。扎实开展、实时监管、有效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相信在大家群策群力和共同努力下,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一定能规范管理,有效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全面推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发展,提高全区教育教学质量。
信息来源:官渡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