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协官渡区十届一次会议第101031号提案答复的函(官民函〔2022〕72号)
关于政协官渡区十届一次会议第101031号
提案答复的函
费绍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官渡区地名文化保护工作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官渡区高度重视地名文化保护工作,不断健全政策法规,切实推进地名地名文化保护工作,2020年官渡区委、区政府印发《关于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方案》,全面提升官渡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水平,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广大群众。官渡区就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展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地名管理条例》宣传
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为深入把握新《地名管理条例》的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不断加强我区地名工作高质量发展,于2022年5月邀请云南大学教授开展《地名管理条例》专题宣讲。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突出了地名文化保护,不仅在第一条明确“为了加强和规范地名管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和国际交往的需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制定本条例”,而且专设“地名文化保护”一章,列出五条,其他各章中还有多条涉及地名文化,彰显了地名文化的重要性,也为地名文化保护指明了正确方向。同时,将《条例》宣传贯彻列入普法工作重点,通过微信公众号、政府门户网站等媒体平台发布解读信息。举办宣传活动,向街道、社区发放宣传折页等,向社会公众广泛宣传、普及《条例》有关法律知识,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关心、理解支持地名工作,营造人人遵守地名法规、爱护地名环境的良好氛围。
二、多渠道开展地名文化保护及宣传工作
一是高位统筹,持续贯彻落实地名文化保护工作。2020年官渡区委、区政府印发《关于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方案》,《方案》对宣传动员、历史文化资源规划、历史文化资源申报、城市更新改造中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等7个方面进行统筹部署。昆明市政府、官渡区政府先后出台对城市更新改造中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政策。2022年云南省十二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方案》,《方案》从多方面对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工作进行明确,对加强建设管理中提出了坚持基本考古前置制度,在城市更新改造中提出了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的原则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和乡村建设工作。
二是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为提高广大群众弘扬地名文化的热情,让传统地名更具文化生命力与延续力。202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以“弘扬地名文化、拒绝洋地名”为主题,开展了多次广泛深入、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宣传视频、宣传海报和宣传画等扩大宣传效应,深刻挖掘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拒绝“洋地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侵蚀,提高我们的文化自信的文化影响力。
三是开展官渡区地名文化遗产研究。为加强我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摸清全区地名文化遗产底数详情,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官渡区民政局于2021年开展官渡区地名文化遗产研究项目。对本全区各类历史地名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系统挖掘整理,共梳理古县名2个、古城名3个、古镇名6个、古村落名95个、重要山川名7个、近现代重要地名5个以及4个红色地名。为下一步开展地名文化保护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是加强广大青少年对地名文化保护意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学校、社区、家庭为基地,以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学校在加强官渡区地名文化保护工作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开展相关工作。将地名文化融入学校自身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官渡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与学校教育发展的融合研究,在保护好官渡区地名文化的同时,使其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依托“官渡教育体育”微信公众平台,在全区教育体育系统中加强宣传,通过对地名文化、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让广大青年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增强地名文化保护意识。
三、规范地名管理,提升地名管理水平
为加强我区街路巷命名管理工作,官渡区民政局经认真查阅相关文件政策,并多次征求相关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意见,于2016年印发《官渡区城市道路命名管理工作规则(试行)》。《规则》详细明确了城市街路巷命名原则、报批程序以及相关单位职责,力争使我区城市街路巷命名工作实现标准化、规范化。
在每次开展城市街路巷命名工作,官渡区民政局均邀请昆明市地名命名工作顾问组的地名命名专家召开官渡区城市街路巷拟命名工作咨询论证会。各地名命名专家通过渊博的知识以及丰富的地名命名工作经验,准确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地理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针对城市街路巷拟命名称提出了许多宝贵指导意见,并为官渡区街路巷命名献计献策,切实优化了我区城市街路巷名称。
四、推进地名普查成果转化
以官渡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为基础,官渡区民政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专业公司编制《官渡区地名志》、《官渡区地图集》、《官渡区行政区划图》,开发建设了“官渡区地名地址门牌信息管理系统”。并结合官渡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进一步挖掘地名文化,传承和弘扬优秀地名文化,留住官渡区城市记忆和地名文化记忆,发挥官渡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人文内涵,采取服务外包的形式,编辑出版《官渡区百年老地名》、《官渡区消失的村落》、《滇池北岸,是官渡》和《官渡记忆里的乡愁》等图书,广泛传播地名故事,传承保护好历史地名,传承官渡历史文化资源,让老地名活起来。
五、通过地名文化助推官渡文旅产业发展
一是通过2019年、2021年第一、第二届非常官渡“文创+”产品设计大赛的开启,让官渡文创掀起热潮,意义非凡,前两届大赛汇集设计创意资源,全方位挖掘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出了很多具有官渡特色、官渡符号的文创和旅游创意商品,为打造官渡文创和旅游产品品牌提出了独特创意和设计新颖的“金点子”,很大程度上助推了官渡文旅产业的发展。第一届参赛作品共计60余件,获奖作品12件,第二届参赛作品共计166件,获奖作品60件。以前两届为基础,2022年第三届非常官渡“文创+”产品设计大赛正式启动。
同时,依托官渡区“千年古韵 万象官渡”为主题的第三届非常官渡“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将工匠精神、官渡特色与现代元素进行综合提炼和升华,让官渡文创焕发更强生机,打造具有“古韵官渡、地道昆明”特色系列的文旅产品及文旅形象IP,打响“官渡”品牌,提升城市品味和竞争力,创造出更高价值。并以第三届非常官渡“文创+”产品设计大赛为契机,加快非常官渡文创形象店建设,开发及销售文创产品,打造官渡文旅伴手礼及周边,完善文化生态链,让文化带动旅游,全面提升官渡区文旅产品价值,推进官渡古镇文化旅游研发与销售的全面转型。
二是根据王予波省长2022年2月17日调研官渡古镇重要指示精神,文旅产业是事关发展、事关民生、事关就业的重要支柱产业,是高品质生活、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官渡古镇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对标省内外知名文化旅游景区,进一步丰富业态、传承文脉、提升品质、彰显风貌,努力打造5A级景区和昆明旅游新地标。我局以官渡古镇为重点,通过古镇提档升级,逐步完善基础功能设施,合理布局街区结构,对旅游业态进行全面调整,通过文旅融合,提高旅游产品品质和吸引力,提升文化消费项目,鼓励企业创作地方特色剧本或演艺,做与景区文化相关联的沉浸式体验馆等。着力抓好官渡古镇文化片区建设,深入发掘古镇在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丰富历史文化资源,与云子围棋、乌铜走银、滇剧花灯等非遗项目进行融合,打造高质量等级旅游民宿,推出文化传习馆等一批深受市场欢迎的文旅产品。深入推进“文化+”战略,提升城市品味和竞争力,形成具有“古韵官渡、地道昆明”特色系列的夜游产品。
下一步我局将举办地名文化线上答题活动及制作地名宣传视频,进一步提升地名文化知晓率,切实提高广大群众弘扬地名文化的热情,让传统地名更具文化生命力与延续力。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及电话:敖华 0871-67210221)
昆明市官渡民政局
2022年6月28日
官民函〔2022〕72号关于政协官渡区十届一次会议第101031号提案答复的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