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协官渡区十届一次会议第101046号提案答复的函(官卫函〔2022〕2号)
关于政协官渡区十届一次会议第101046号
提案答复的函
刘琼、杨艳萍、全春瑞、杨浩芬、柏灿红、杨建义、张武军、文强: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中医中药健康官渡”区域品牌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提案主要内容:
一是建立中医药发展研究工作组,持续性开展中医药发展的课题研究,推动建立建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管理体系。二是树立“健康官渡”区域品牌名片,整合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社会资源打造一个“中医药健康城”。三是建立中医药膳食研究及服务实践示范区。四是扶持中医药生物科技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推广,打造一个能够代表云南特色和官渡文化的中医药生物科技产品系列。
二、工作情况
(一)构建组织框架
官渡区现设有昆明市官渡区卫生健康局(区中医药管理局),下设医政医管科管理全区中医药方面工作。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云发〔2020〕18号)、《中共昆明市委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昆发〔2021〕8号)精神,巩固扩大我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成果,拟印发《中共昆明市官渡区委 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其中提出以下几点:“研究成立昆明市官渡区中医药研究院或昆明市官渡区中医医院。依托昆明市官渡区人民医院,研究推进昆明市官渡区中医药科研孵化基地、中医药教育培训基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应急指挥中心等建设工作,建成昆明市官渡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医教研综合平台。推进人才培养、科研教学、中医区域诊疗、中医医养结合、安宁疗护、专科专病、制剂研发、中医药重点实验室和产业建设融合研究,为官渡区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速发展提供支撑。研究成昆明市立官渡区中医药研究院或昆明市官渡区中医医院建设事宜,区财政结合区级财力给予资金安排。”
目前以官渡区人民医院基地,推进人才培养、科研教学、中医区域诊疗、中医医养结合、安宁疗护、专科专病、为官渡区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速发展提供支撑,现计划研究成立昆明市官渡区中医药研究院或昆明市官渡区中医医院建设事宜,区财政结合区级财力给予资金安排,相关实施意见已报请区政府审议。
(二)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方面
以区人民医院中医科建设为重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抓手,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落脚点,健全和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和功能,持续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继续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选取有基础、有提升空间的机构争取省、市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项目。争取到2022年中央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补助资金30万元,打造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魏鹏飞),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服务能力建设(金马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小板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官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在官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官渡区“名中医馆”;目前通过完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及名中医馆建设,组织中医药从业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不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
(三)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方面
以区人民医院为重点,加强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开展中医优势病种研究,区医院中医内科现开设有中医、中西结合及老年病、慢阻肺专病等门诊,2011年通过了昆明市中医重点专病“慢性阻塞性肺病”专病区,并成立了“昆明市中医医院肺脾病科官渡区人民医院工作站”及“吴荣祖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官渡区人民医院工作站”。2020年参与第七批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昆明市中医老年病重点专科目前正在建设中,预计2023年完成。区医院住院病人以老年人居多,对老年病诊治较为熟练,科室秉承“西医不落后,中医有特色”的发展理念,真正突出了中医的治疗地位,为创建“昆明市中医老年病重点专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中医药诊疗推广方面
辖区内公立医疗机构通过义诊、中医保健知识讲座、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等形式,提高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中医文化氛围。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开展中医药服务,其中包括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同时将 ”中医药健康管理”纳入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工作中,90%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中医药服务。提供至少4类六种中医适宜技术,基本形成区、街道、社区的中医网络。官渡区人民医院、金马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关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吴井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官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太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小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矣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医治未病”;由魏鹏飞、李文江、陶建国、张振宇、李谊深、欧阳波等名中医组织收集、撰写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处方集并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并正在与出版社商议出版事宜。
(五)人才队伍建设方面
近年来,官渡区中医药事业一直走在全市前列,并且名医辈出,原官渡中心卫生院、小板桥卫生院、矣六卫生院、金马中心卫生院等等中医名气较大,并且中医就诊人数较多,为群众提供了廉、简、效、便的中医药服务,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特色优势。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成立官渡区中医医院以来,以梁建勋名中医为首的老前辈,借助官渡区中医院这个平台,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发展官渡区中医药事业,并汇聚了大量中医药人才,使官渡区中医药发展得到显著提升,并且为后期的中医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如官渡区名中医欧阳波、王玲秀、孙旭松、王丽、李文江、魏鹏飞等中医医师。
官渡区卫生健康部门高度重视中药(民族药)特色技术的传承发展,官渡区人民医院魏鹏飞、金马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张振宇被评为“云南省基层名中医”、“昆明市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魏鹏飞被评审为“昆明市魏鹏飞名中医传承创新工作室”;张振宇被评审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昆明市名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并入选“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名医专项”。目前,有24人跟师学习培养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
我区制定了《官渡区名中医工作室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开展五轮名中医选拔和名中医工作室建设工作。对照国家、省、市相关要求,认真开展中医师承人员审核工作,目前辖区内有32人进行了跟师备案的登记;按照上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的工作安排有序开展中医确有专长考核报名工作。
(六)中医药文化宣传方面
为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提高居民中医药健康素养,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联合其他相关部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公益性中医药文化推广活动,努力加强中医药传统服务宣传普及工作。2020年,官渡区相继开展了两场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2020年8月29日在关上融城金阶小区举办“2020年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宣传暨中医药法宣传活动”,2020年10月17日,在官渡古镇举办了“2020年中医药健康文化宣传暨中医药法宣传活动”。
2021年在省、市中医药管理部门的组织领导下,在中医高等院校、中医医疗机构和诸多名中医的支持下,在全区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医药健康文化活动,向群众集中展示了中医药悠久的历史、科学的理论、独特的方法和良好的疗效等,进一步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到了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引导广大群众养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生活习惯,普及了健康生活方式,提高了公民健康素养。在区人民医院新迁建项目规划中有中草药标本展览室,为大力宣传中医药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七)2022年3月28日,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政府印发《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官渡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官政发〔2022〕2号),其中涉及知识产权部分,从获奖专利补助、培育优势企业等方面给予中医药生物科技企业申报相关知识产权、专利、省部级国家级创新成果等支持。相关部门将依据政策兑现流程积极帮助符合条件的中医药生物科技企业申请相应补助,促进我区中医药生物科技企业发展。
(八)2022年1月,中国(昆明)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竣工交付,全省首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落地官渡,4月14日,该保护中心通过国家验收。中国(昆明)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与昆明市政府共建的云南省首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面向生物制品制造产业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开通专利预审绿色通道,提供专利快速审查与确权预审、知识产权快速维权、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知识产权运营服务、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等知识产权“一站式”全链条服务,开展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该中心将进一步满足企业对于生物制品制造产业方面的知识产权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的急迫需求,为医药企业的创新按下快进键,助推官渡区生物制品制造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三、中药资源普查工作
根据《财政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下达2019年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补助资金(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发展部分)预算的通知》(财社〔2019〕39号)文件精神,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部署,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于2011~2012年始陆续展开了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官渡区作为云南省的第六批普查县,于2019年10月正式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
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组建了官渡区中药资源普查领导小组、普查办公室和普查队。为实施好本区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省卫健委委托云南中医药大学作为官渡区普查工作的技术依托单位,各方部门共同努力,精心组织,认真组织制定了普查实施方案,开展了多次普查培训和学习为普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2019年10月13日正式展开野外调查工作。通过前期准备、野外普查、内业整理,历时18个月,于2021年6月顺利完成了官渡区中药资源普查工作。
通过开展官渡区的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基本查清本区中药资源家底情况,完成官渡区的普查工作报告;研究制定本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发展规划,为地区中药材基地建设及中药材市场产业发展提供指导和服务。
通过近8个月的外业调查以及10个月的内业数据整理,官渡区中药资源普查队齐心协力、共克难关,圆满完成了本次普查工作。完成43个样地、215个样方套及1290个样方的重点调查;通过近100条、200多公里的样线调查,完成616号共计116科382属560种植物的标本采集、压制、烘干、制作、分类整理工作。经鉴定和查证,有明确药用功效的植物有99科314属449种;通过样方调查和样线踏查,共调查到重点药材44种,收集药材26种(其中重点药材25种),收集种质资源22种(其中重点药材种质17种);通过对本区内栽培药材的现地调查,明确官渡区栽培中药材2种共计近200亩,有一定储藏量的药材品种有16个,云南省特色品种有3个(黄草乌、滇黄芩和滇丹参);对官渡区辖区内人民医院、中医馆、中药材市场及中药生产企业完成了29次市场调查和1家中药材企业利用现状调查,录入中药信息541条。对3位名中医进行了登门拜访,共收集到验方3条,对五官科、妇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有确切的疗效。编撰完成《官渡区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汇编》、待发表论文《螺蛳湾中药材市场现状研究》;计划下一步完成《官渡区常见药用植物图谱》的编写工作。
四、下一步计划
(一)加强中医人才建设工作
以官渡区卫健局中医药管理局牵头,成立一个中医药管理(或服务)部门(或中心),来统筹、规划、发展、服务中医药事业。每年对全区中医药医务人员进行统计、调研、拟每年提交一份中医药人员现状报告、根据现状,做好来年计划及规划。
根据中医药特点及发展趋势,特色优势,做好人才的分门别类培养,使中医药工作全面发展。规划中医特色优势科室及优势病种,根据不同医院(或中心)、不同科室中心发展中医特色,如一中心一特色、皮肤科、针灸科、老年病科、康复科、健康养生,医养结合、治未病、中医慢病管理科等;每年组织好全区中医药人员的培训,打实中医药基础,提高中医药临床诊疗能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加强名中医工作室的建设管理,使各名中医工作室开展的工作开花结果,使名中医工作室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治疗优势病种等等得到整理、总结,便于更好的传承及发展。培养发展中医药管理考核队伍,加强中医药的管理及公共卫生中医药督查考核工作,提高全区中医药的服务。
(二)加强中医文化传承教育
吸收民间名老中医药专家进入名中医工作室进行传、帮、带工作。收集整理民间单方、验方及有效的中医药方法及技术,使民间有效中医药方法得到传承及发展,做好师带徒的管理考核,培养一批懂中医,会中医,能看好病的中医药队伍。
(三)加大对中医医疗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制定符合官渡实际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制度和计划,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医药管理部门的部署安排,联合区级多部门对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统筹安排,加大对中医药事业发展人力、财力的支持。
(四)做好中医药的宣传工作及健康养生工作
中医药作为生命全周期应该从宣传、健康养生、疾病防治等全方位进行宣传、培训、讲座,培养一批铁杆中医,大批铁杆中医粉丝,使中医药工作落地生根。
1.依托官渡区旅游产品创意设计大赛,以挖掘、保护、传承历史文化资源为重点,倡导提升民众的健康素养,以点带面将现有非遗项目陈列其中,形成以古镇片区非遗为代表的文旅全产业链。加快推进“非常官渡”伴手礼形象店的建设工作,以非遗联展、“文创”设计大赛为基础,征集、研发官渡区文旅IP及伴手礼周边产品,丰富旅游产品内涵,塑造官渡区的独特文化品牌。
2.发挥当地的人文、自然特色优势,将官渡区的中医药特色项目与旅游相结合,纳入“带你游官渡”精品旅游线路,此线路以官渡古镇为中心,整合周边的省博、大剧院、斗南、滇池国际会展中心、环湖东路湿地,联动呈贡斗南花花世界,将人文健康与自然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
3.建设有文化长廊的街道不多,区文化和旅游局建议各街道增加中医药健康科普的相关内容,但不能强制要求其必须增加。
(五)打造“中医药健康城”及建立中医药膳食研究及服务实践示范区相关事宜,我局正在与相关部门积极协商,争取列入发展规划及区财政的财力支持。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22年6月29日
官卫函〔2022〕2号 关于政协官渡区十届一次会议第101046号提案答复的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