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期】大竞赛亮点展║官渡区第六中学:赓续精神血脉,落实立德树人
导语:为推进“当好排头兵”大讨论大竞赛活动走深走实,在全区教育体育系统范围内广泛营造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区教体局在“官渡教育体育”公众号头条开辟“大讨论系列谈”“大竞赛亮点展”专栏,欢迎全区教育体育系统各基层党组织及各校园、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及普通党员干部踊跃参与。今天推送《官渡区第六中学:赓续精神血脉,落实立德树人》,敬请关注。
官渡区第六中学:赓续精神血脉,落实立德树人
2022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意见》要求“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紧紧抓在手上,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抓好学生德育工作,把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深刻融入学校教育,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为一所具有57年办学历史和25年一级完中办学经验的老牌公办学校,官渡六中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坚持明亮教育,培育生命自信”的办学理念,在促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特别是开展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以来,学校党委、行政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对学校的发展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和思考,明晰了学校思政工作的建设方向和实践落实,为学校进一步的发展注入了根植于血脉的精神动力。
一、 文化润校,明晰育人的精神谱系
2019年底,学校根据校情和发展目标,在原有校园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优化和完善了学校的文化建设体系,确立了“博学,弘毅,明亮,致远”的共同价值观和“坚持明亮教育,培育生命自信”的办学理念。
“明确清晰,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明亮坦荡,德才兼备”的干部团队,“立足实践,勇于改革”的科研实践,“明亮精彩,敬业爱生”的教师队伍,“色彩缤纷,阳光自信”的教育氛围,“和衷共济,携手同行”的职工文化,建“安全有序,保障有力”的服务系统——校园文化精神谱系的健全完善和实践润化,为官渡六中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和抓手,注入了根植于内心的发展动力,为学校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文化根基。
二、 队伍建设,把握正确的育人方向
教师永远是学校的主人。要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目标,首先要强化学校教职工队伍建设。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争做“四有好老师”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官渡六中明确了“教科赋能,工会聚心,党建铸魂”的教职工队伍建设思路,。
在专业化发展方面,学校要求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导向,强调“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困难,缩小质量提升上的差距”就是专业成长的方向,通过务实教育科研和专业培训措施,赋予教师“发现‘真’问题,‘真’解决问题,促进‘真’成长”的执业能力。
工会是教职工心灵上的“家”,是教职工当家做主的平台。学校工会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通过开展文体活动、交心谈心活动、关爱慰问活动、岗位练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和职工代表的民主参与学校管理活动、民主监督活动,在凝聚人心、团结队伍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教职工关心学校发展,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努力促进办学质量提升的“主人翁”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教职工队伍如果“缺钙、无魂”,就会迷失育人方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无法落实。为此,学校党委首先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职责,在师德师风建设、德育、团建、队建等方面做好引领带动、监督保障工作;为进一步加强思政教育的阵地建设,学校党委将党支部建在一线,分别成立了高中、初中党支部,并在各年级成立了党小组,在实践中把基层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一线工作融合起来,在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时,充分落实党组织在思想引领、培根铸魂、改革创新和业务提升等方面的主体责任,实现了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双提升和共融合;同时,学校创新教师培训机制,两次组织教师分别赴延安市委党校和井冈山干部教育学院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通过沉浸式的党史学习教育,在赓续红色基因的同时,更为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内在的精神动力,“直面困难、迎难而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结合实际、改革创新;坚定信念、创新服务……”这些宝贵的革命斗争财富,在“双减双升”、“三新”改革、课后服务、质量攻坚、教育教学科研等等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新的诠释和更为充分的体现,教职工的精神面貌、专业素养和教育情怀均有明显的提升。
实践表明,确实发挥党组织在队伍建设中的政治保障作用和思想引领作用,切实发挥行政在队伍建设中的管理、协调作用,在“赋能、聚心、铸魂”的工作理念引领下,官渡六中教职工队伍的从教育人方向更加清晰,教育信念更加坚定,教师队伍更加团结,主人翁意识更加明晰,执业能力和水平更加完善和提升,为学校的综合办学效益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师资保障。
三、 综合实践,思政教育的全面融合
思政教育体系的建设,关键在于如何在教育教学常规中的高度融合,也就是要解决的是思政教育的“扎根”问题,只有契合实际的把根扎深、扎牢,才会发芽、开花、结果。
一是落实教改,筑牢思政的教育基石。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业成长质量,建立起学生对学业的成长自信,这是引领、培育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立志建设伟大祖国的成长基石。学校结合“双减”政策、“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改革和“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实施等方面的改革和实践,从有效教学的改革实践入手,积极开展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和实践;积极开展课后服务,认真落实分层辅导;科学设置校本选修课程,拓展学业成长平台;探索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增值评价,以增强学生成长自信等。这些改革实践工作的深入推进,其目的就是要坚决落实党和国家对基础教育学业质量的深刻要求,努力实现学生学业质量的“真”成长,进一步树立其对未来发展的信心,筑牢学生建设伟大祖国的知识基础和信念基石。
二是课程思政,强化思政的教育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提出了“三传播”“三塑造”和“四个引路人”的明确要求,深刻地阐明了教师职业的使命责任。这要求教师在引领学生完成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仅实现知识内容的学习,要深刻理解“课程思政是思政教育的主阵地”的深远涵义,更要通过挖掘课程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家国情怀、人文底蕴、理解认同、责任担当、科学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官渡六中要求教师在人文社科及艺术类课程中真正落实“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融合,努力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自认科学类课程中要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求索创新的意志品质和科技强国的理想信念。
课程思政的融合,丰富了课程教学的深刻内涵,筑牢了教学活动的思政基础,增强了师生教学活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是活动融合,增强思政的教育底色。学校要求进一步提升教育活动的品质,尤其是德育活动,要从“底线”教育上升到“底色”教育的要求。为此,学校结合实际情况,精心谋划,合理组织实施,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学生活动中。在“过好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中,组织学生通过国旗下讲话、手抄报、黑板报、写节日故事、书法美术作品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利用学校“丹心园”(烈士校友纪念园区)的文化资源,在清明、烈士纪念日等节点,组织师生学习烈士故事,缅怀烈士功绩,祭奠烈士英灵,教育学生勤奋学习,建设伟大祖国,告慰英烈;在“五四”“七一”“英烈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时间节点,学校通过组织课本剧表演、唱红歌、主题讲座、主题征文、主题手抄报等活动,在师生中开展革命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劳动班每日校园环境卫生维护执勤制度,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共建美好校园的传统美德;积极开展“中华魂”系列主题活动,通过读本学习、征文活动和演讲活动,培育学生的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此外,美学素养的提升,身体素质的增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安全素养的培育,也是增强学生成长“底色”的重要教育过程。通过开展书法、美术(国画、版画、篆刻、工笔画)、手工(剪纸、泥塑)的教学及作品展示活动,努力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积极推进教体融合,通过课后服务、选修课程等方式开展竞技跳绳、篮球、足球、排球、啦啦操、体育游戏等体育素养培育的教学活动,并建有自行车、田径、篮球、足球、竞技跳绳、啦啦操等运动队伍,在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团结拼搏的团队意识;积极开展以机器人、数学建模和创意实验为主的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意能力;通过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禁毒防艾教育、反邪教警示教育、防校园欺凌教育、防诈骗教育、安全疏散演练、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模拟法庭等等一系列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珍爱生命、健康成长”的意识。
四是品牌建设,演绎思政的教育魅力。思政教育要有核心,更要有品牌建设的意识。在品牌建设的驱使下,紧紧围绕着“青少年健康成长”这个基础教育的核心,才能让思政教育扎下根去,才能更加务实地演绎出更富魅力的思政教育体系。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官渡六中结合实际,初步建成了“两园地一讲堂”的思政品牌。
丹心园,这个以纪念烈士校友的主题园区,初步形成了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为主的思政主题教育园区,新生入学教育、清明祭祀英烈等主题教育活动在此开展,一束束寄托哀思的菊花,一篇篇感人肺腑的征文,不仅让“丹心明贯日,英气浩如虹”的英烈精神得以赓续,更加坚定了有志青年勤奋学习、立志报国的理想信念。
明律园,这个以青少年法治教育和反邪教警示教育为核心内容的主题园区,将涉及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行为规范警示教育进行了高度融合,开放、互动的教育方式,无时无刻都在提醒学生“懂得规矩,方得自由”。
魅力大讲堂,这是官渡六中在新时代打造的一个以所处地域——万科魅力之城为名,以讲座为主要形式,面向全体师生及家长的综合性思政讲堂。《五四运动与青年人的家国责任》《老山精神与成长、成才、成功》《守护安全,健康成长》《立足主责主业,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思考》《家校携手创和谐,同心共谱新篇章》等等涵盖青年学生成长、教育教学改革、安全教育、家庭教育的主题讲座,在传达、交流与思维碰撞中,以一种更为务实的形式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内容,不断演绎着思政教育的无穷魅力。
四、 精进不休,前行路上的探索反思
由于教育对象的未成年属性,必然给基础教育思政教育体系的建设带来很多更为复杂的困难,我们必须要紧紧围绕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在教育改革中找出路,在五育并举上下功夫,在课程融合上做文章,在活动植入中抓关键,在家校共建上谋合力,在评价改革中出成效,要紧扣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核心,从学校文化的内涵建设上做好战略规划,以教职工队伍的思政素养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为着眼点,以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质量成长为着力点,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树立远大理想为目标点,以课程融合和活动润化为主要抓手,才能把基础教育的思政体系做到“入脑入心,培根铸魂,润物无声”,也从根本上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信息来源:官渡区教育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