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官渡区第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71037号建议答复的函
关于官渡区第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71037号建议答复的函
徐泽林代表:
您在昆明市官渡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提出的第171037号《关于发挥好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弘扬、传播好优秀文化功能的建议》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建议主要内容
《关于发挥好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弘扬、传播好优秀文化功能的建议》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为指导,经过徐代表调研社区,并结合本人的工作实际作提出的建议。
二、办理情况
首先非常感谢徐代表对官渡区文化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十三五”期间,为了丰富辖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官渡区持续推进街道、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新建(改扩建),实现了街道、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全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达标建设,达标数从2016年的2个街道、14个社区增加到2022年8个街道、83个社区,实现馆舍面积达标,设施、设备齐全、功能完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得到了极大改善,为社区群众休闲、娱乐、交流提供了大量的活动空间,虽还不能全部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但发展趋势向好。
其次,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始终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指导街道、社区开展公共文化活动中,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根据当下群众的文化生活诉求,在技能方面开展了烘焙、面点、插花等培训;在文化活动方面开展了舞蹈、瑜伽、器乐、声乐、书法、绘画等方面的培训;为开拓群众视野和眼界,区文化和旅游局以区图书馆开设的“云秀大讲坛”为平台,根据群众需要,邀请省内知名专家、学者,开展党建、法律、健康、心理咨询等方面的专题讲座,通过这些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生活,拓展群众视野,搭建群众交流平台,接近心与心的距离,融洽社群关系。如太和街道的“邻里节”、“文化节”,吴井街道的“沁心吴井”系列文化活动,矣六街道子君社区的“火把节”等活动,为丰富群众业余生活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为提升群众对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感和自豪感,在全区营造非遗传播传承发展的良好氛围环境,通过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根学校和社区,让群众走进非遗,了解非遗,喜爱非遗,从而发挥学校和社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延续、创新、创造中的积极作用。
最后,针对您提出的将昆明文学艺术研究院2022年内的一些公益性惠民文艺活动放在我区,希望得到我区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计划于2022年与我区联合打造“文惠四季”-2022年昆明文艺公益惠民季建议,为我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丰富师资力量和内容,我局领导非常重视。经过我局领导慎重研究决定,将“文惠四季”-2022年昆明文艺公益惠民季活动与街道、社区的群众需求相结合,在一定的范围内结合专家学者的时间安排,配合你学院的公益性惠民文艺活动。
三、下步计划
一是继续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产品供给,以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为导向,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形式、内容和供给手段。
二是以社区文化人才培养为抓手,丰富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培养社区治理的行家里手。
三是以非遗传承保护为载体,坚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育人、以德感人,营造良好的社区治理环境。
四是持续推进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生活品质,融洽社群关系,为社区高质量发展助力。
再次感谢您对文化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2022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