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解读
近日,官渡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官渡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将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编制背景
十四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国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从国家到省、市、区,各级各部门都高度重视“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力争在开局之年实现突破和发展。
官渡地区生产总值位居全省县(市)区第一,被誉为“云岭第一区”,是全省社会经济发展成就的展示窗口区,但要实现社会经济全面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和改善,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官渡区全面走上经济、社会、环境相协调的绿色发展之路,根据国家、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及国家、省、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受官渡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委托,由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官渡分局牵头组织编制了《规划》。
《规划》是官渡区政府发布的重点专项规划之一。《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提出了2021年至2025年主要工作任务和重点工程项目,提出了力争到2025年建成“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展示区的总体目标,也展望了至2035年建成生态美、城市美、经济强的美丽官渡的远景。《规划》是十四五期间统筹推进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制定相关专项规划、行动方案、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
二、编制过程
《规划》编制自2019年开始筹划,历经前期研究、现场调研、文本编制、征求意见、专家论证、审查报批、正式发布等程序,并通过了区政府常务会议、区委常委会会议审议,是全区各部门通力协作、集思广益的工作成果。
《规划》编制期间,正值国家、省、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面加强的历史时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不断深入,多项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密集出台,各级各类规划陆续发布,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碳达峰及碳中和“3060”目标相继提出,中央环保督察巡视工作持续开展,云南省提出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工作目标,COP15生物多样性保护大会在昆明成功召开,新思想、新要求不断涌现,不断激励着官渡区奋勇前行。
《规划》编制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科学规划、实事求是,坚持与国家、省、市相关规划和区级其他专项规划统筹衔接,规划框架、内容设置与上位规划保持一致;以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为创新引领,以绿色低碳发展转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核心,制定了切实可行、有力有效的工作任务与工程项目,既完成国家、省、市规定的工作任务,又立足官渡区实际情况,突出官渡区自身优势与特色,保障人民群众广泛的生态环境权益。
三、主要内容
《规划》共9章32节,主要阐明官渡区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指导思想、目标指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项目、保障措施等。《规划》第一章和第二章,总结分析了官渡区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出十四五时期的规划目标;第三章至第七章,提出了筑牢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生态安全风险防控、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等五方面工作任务;第八章和第九章,提出重点工程项目和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一章:生态环境保护基础与形势
“十三五”期间,官渡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持续开展碧水、蓝天、净土三大保卫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城市生态空间不足,资源环境承载力矛盾突出;污染治理基础设施仍不完善,水环境压力巨大;产业转型升级成效不明显,高质量发展创新趋动不足;生态环境监管尚存短板。因此十四五期间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凝心聚力、动真碰硬、持之以恒,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行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争取到2025年,官渡区产业绿色发展初见成效,减污降碳、绿色集约引领发展主流,生态系统质量及服务功能稳步提升,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纳入考核的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比例为52.9%,主要入滇河流及支流沟渠水质稳定达到IV类及以上;环境空气质量继续保持优良,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98%以上;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7.01%,将官渡区打造成为“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展示区。
《规划》指标体系涵盖生态安全格局、降碳减污扩绿、环境治理、环境风险防范四大类18项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10项,预期性指标8项。规划指标统筹衔接了国家、省、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指标,并与官渡区相关部门拟定的目标值相对应。
第三章:筑牢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十四五期间需整合多项规划,制定区级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实施“三区三线”和生态功能分区管控;认真落实“三线一单”,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保护基本农田、湿地、城市绿地,打造环滇池和入湖河流岸线生态廊道,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从而全面提升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第四章: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绿色低碳是官渡区十四五期间的主基调,要结合实际推动产业发展绿色转型,结合新建区域和老旧城区的产业调整,推进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全区产业提质增效。积极推广清洁能源使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稳步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持续推进绿色建筑,开展绿色创建活动,控制第三产业碳排放量,进一步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监管能力,积极推进碳达峰行动。
第五章: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坚持依法治污、科学治污、精准治污,持续推进辖区污染防治工作。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加大污染防治执法力度和管控力度,对标对表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强化滇池及入滇池河流水污染治理工作。积极开展水环境、大气、土壤和地下水治理、噪声管控和固体废物五个方面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全面打赢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第六章:实施全过程监管,强化生态环境风险防控
对辖区内生态环境保护敏感目标构成威胁的风险源加强管控,有序推进高风险企业或仓储设施的转移、搬迁任务。建立健全风险管控机制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演练和应急物资储备,确保突发情况能快速、高效应对。
第七章: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提升环境治理能力
通过建立健全党政领导责任体系、完善企业责任主体体系、健全全民参与行动体系、加强环境治理绩效考核机制、完善生态环境监测及预警体系和鼓励基层治理创新的改革推进,积极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体系,有效提升环境治理能力。
第八章:规划重点工程项目
《规划》设置生态保护与修复、水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噪声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涉农环境保护、绿色低碳、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9个大类21个项目,规划总投资601108.03万元。
应当说明的是:在这21个项目中有12个项目(其中水生态环境质量提升项目8个)为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或其他相关规划已经确定的项目,计划投资额为525512.16万元,占规划总投资的87.42%,无需重复投资;有9个项目为本规划新增项目,计划投资额为75595.87万元。
第九章:保障措施
要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技术保障、资金支持和监督考核。
四、主要特点
《规划》突出了官渡区特色。官渡区在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一直处于“领跑者”角色,但由于实际管辖范围几乎全部城市化,缺乏城市生态拓展空间,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也十分明显,滇池及入滇池河流水环境治理成为生态建设中最突出的短板。为此,《规划》制定了创新绿色发展转型,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节能低碳和应对气候变化、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工作任务,提出了官渡区在全省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执旗领航的号召。
《规划》突出了问题导向。规划编制工作中,针对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统筹碳达峰与碳中和、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风险防范、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等问题与挑战,提出了更具针对性的任务举措和目标要求。规划目标明确、工作任务针对性强,为官渡区实现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规划》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规划编制工作中,在总结成效和经验、查找问题、衔接上位规划要求的基础上,确定了合理的规划目标,科学设置了任务举措、重点工程项目,具有科学性、可行性。《规划》重点工程项目大多纳入其他相关规划,经过多次论证,有良好的实施条件和保障;体现“量力而行”的原则,资金投入有保障;制定了具体的保障措施,确保规划按计划执行。
可以预期,官渡区十四五期间将以《规划》为引领,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持续发力,攻坚克难,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