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官渡区第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72111号建议答复的函
关于官渡区第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72111号建议答复的函
杨漫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提升优化官渡区中小企业营商环境》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所提意见建议的主要内容
杨漫辉代表主要提出了两个方面的意见建议:一是请营商环境管理部门组织梳理各项针对中小微企业的相关政策;二是协调各职能部门优化、细化这些相关政策,并督导政策的落地实施。官渡区政务服务管理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产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中心工作,不断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和获得感,以“对标一流,追赶一流,成为一流”为目标,以昆明市“当好排头兵”大竞赛为抓手,推动全区营商环境提档升级。
二、议题办理工作情况
(一)建立完善全区优化营商环境考核协调机制。为全面贯彻区委、区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部署,有效推动各项指标任务落实到位,对标全市“营商环境进位争先”大竞赛考评任务,统筹开展官渡区“古渡百舸争先赛”“营商环境进位争先”竞赛考评,3月31日,印发《官渡区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考核办法》,通过“四级包保责任”、“过程+结果运用”的方式,压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责任,统筹推进各指标“创优争先”“提级进位”。一季度市考区官渡区全市排名第4位,主城五区排名第1位,有效提升全区营商环境质效。
(二)持续擦亮官渡区“助企直通车”品牌。2022年以来,我区聚焦市场主体和群众诉求,创新建立“1+2+6+N”营商环境“助企直通车”服务模式,依托康乐茶文化城倾心打造“营商环境观察站”,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问题和意见建议征集办理机制,工作成效逐步凸显。今年以来,官渡区代表省市先后接受国务院大督查、国家发改委、省人大常委会、市委组织部等部门领导调研督导,同时作为云南省干部教育培训昆明片区营商环境现场教学精品线路建设点位。3月24日,我区上报的《设立营商环境观察站,开通助企服务直通车—昆明市官渡区在康乐茶文化城设立营商环境观察站的经验做法》被省政府办公厅《政务服务信息动态》采编并在全省推广学习。近期,区营商环境办充分总结康乐“营商环境观察站”经验做法,选取市场主体聚集程度高的区域,以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新建形式多样的“营商环境观察站”。
(三)深入落实“三个听取、三进服务”工作,健全完善政企联系机制。一是制定了官渡区《贯彻落实深入开展“三个听取”行动健全完善政企联系机制工作方案》《“优化营商环境 官渡在行动”关于开展“营商环境会客厅”暨“三个听取”“三进服务”活动工作方案》,结合“一把手”走流程工作,分行业、分阶段深入园区、商会、协会扎实开展“三个听取”工作。截止目前,全区以各种形式开展“三个听取”工作共计332次,面对面发现并解决问题161项;二是新建“营商环境观察站”,扩充“营商环境观察员”队伍。4月21日,将营商环境“助企直通车”开进云南省汽车摩托车后市场行业协会,同时将“营商环境观察站”建在了协会,新聘任20名协会代表作为“营商环境观察员”,充分发挥“观察员”建言献策的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官渡区共聘任“营商环境观察员”53名,今后我们将以市场主体实际需求为导向,通过“观察站”,把服务下沉到企业一线,为企业提供常态化、高效率精准服务。
(四)全面梳理惠企政策,加强宣传推介。为方便市场主体查询和申报,切实增强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按照“谁实施、谁梳理、谁更新、谁推送”的原则,围绕产业、投资、政务、市场、创新、法治、人文、开放“八大环境”,梳理了区属部门所有现行有效的惠企政策,重点包括国家、省、市、区出台的,由区本级组织实施或兑现的各项惠企政策要点116条。4月11日,在我区政府门户网站上设立“四季如春营商环境(官渡区)”专栏(后按照市营商环境办要求更名为“政策找企业”专栏),集中对外公示政策信息及区级各部门有关营商环境工作成效的动态信息。
(五)畅通市场主体主动评价营商环境工作机制,高效推进线上线下投诉件办理。一是设置“官渡区营商环境满意度评价”二维码,持续拓宽政企沟通渠道,多元化收集市场主体对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为政府找准并解决好痛点、堵点问题提供参考。截至目前,通过该二维码共收到市场主体意见建议15条;二是加大对营商环境投诉件交办、催办、审核及回访等各环节工作力度,积极回应市场关切,提高办结销号率,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截至2023年5月25日,我区在“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平台”线上共收到投诉件136件,已办结销号113件,在规定时限内正常办理23件,全区销号率为83.09%,线下投诉件交办8件,全部办结销号。
三、意见建议采纳及下步工作情况
杨漫辉代表的建议对于全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建议中提及的2条意见建议我们全部虚心接受。下步,我们将继续加大优化营商环境力度,依托“助企直通车”服务机制,深入园区、商会、协会开展“三个听取、三进服务”系列活动,持续加大政策宣传广度和深度,主动靠前服务,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采取多种方式让企业知悉各项惠企政策,指导企业用好用足政策,强化政策的落地,打通政策宣传“最后一公里”,真正为企业做到纾困解难。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及电话:杜东凯67184490,15987711013)
2023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