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汉:有解思维 改革破冰 以创新行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近年来,官渡区始终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关键一招,聚焦云南“3815”战略发展目标、昆明“六个春城”建设,围绕产业转型、对外开放、营商环境、民生福祉等领域推出865项改革举措,争先态势全面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连续7年在全省各县区中排名第一,连续6年入榜中国赛迪百强区、2023年列41位。
注重改革破题,开启产业转型之路,加速经济增长多元支撑。顶层设计超前。细化产业发展“十大赛道”,出台实施“5518”产业链“链长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70条等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数字经济、楼宇工业等新兴产业,中译语通、携程、美团等相继落地、蓬勃发展,拥有数字核心企业8291户,被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授予“面向南亚东南亚数字经济先行示范区核心区”,2022年数字经济规模约500亿元,转型实现新突破。统筹调度攻坚。健全区级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企业、重大项目、专业市场等机制,创新“1+8+N”招商圈层,建立经济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加速金融服务、跨境电商、智能制造等领域引进培育,中铁建、浩宏集团等传统企业升级突破,易商产业园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开展非遗联展等提振消费活动,2023年上半年接待游客3959.4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99.97亿元,居昆明各县(市)区第一位,经济发展新优势逐渐重构。聚焦难点破局。全面梳理闲置楼宇,盘活低效商业综合体,打造半岛数字金融园区、自贸数字港和彩云城数字文旅园区等楼宇园区。其中,官渡区新媒体数字产业园成为生动实践,通过政府、市场齐发力,仅用10个月把只有4家企业入驻、空置率70%、年主营业务收入不到0.1亿元的传统商场——紫薇广场,成功转型为企业入驻达22家(含4家规上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达1.7亿元的新媒体数字产业园,打造全省首个“商改写”样板。
用好自贸试验区金字招牌,强化创新、扩大开放、深化改革,赢得发展主动。聚力联动协作。深化边境地区合作,做好通关便利化文章,与省内15个口岸所在13家县(市)区签订一体化合作协议,以整体优势对外竞争,扩大开放发展朋友圈;联动综保区、海关等,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与跨境物流、跨境商事等融合,为企业降本增效,市场采购贸易完成55亿元、进出口总额达153亿元。做强载体平台。面向南亚东南亚国际贸易企业集聚园区开园,吸引入驻企业381家,承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走廊省长论坛等重大活动;云南(昆明官渡)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南亚东南亚留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等挂牌运营,与越南坝洒县缔结友好城市;发挥辖区越南、老挝、缅甸驻昆领事馆作用,用好“宏e通”“两亚通”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搭建对外贸易、物流、结算、交流等桥梁渠道。链接政策资源。抢抓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战略机遇,深化“中老铁路+RCEP”政策运用,依托新螺蛳湾国际商贸城等119个专业市场,出口覆盖全球89个国家和地区,“RCEP原产地证+跨境人民币结算+全程网办”试单成功,跨境电商“9610”“9710”“9810”正式落地,首单二手车出口尼日利亚,实现对外贸易多项“零的突破”,2022年跨境贸易额超30亿元。
树牢“法定职责有边界、优化服务无边界”理念,以改革举措推动简化审批、提升效率。打造务实高效政务环境。持续开展“三减一优”,实行“一把手”走流程、挂帅推动“八大环境”建设,设置企业歇业备案帮办、个转企等4类服务专窗,让群众、企业办事更便捷,盒马超市世纪金源店3小时拿证,全市首批发放“一照多址”营业执照,“电子劳动合同全程网办”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创造细致入微服务环境。实施“五马计划”,出台亲清政商关系“十准十不准”行为清单,深入开展“三个听取”行动,实行工程建设项目“一站式集成审批”、重大项目“绿色通道”服务,专人全过程陪同帮办子晔生物等重点企业落地事项;推出“企业开办大礼盒”助力企业开业“零成本”,“1+2+6+N”营商服务创新模式作为优秀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营造公平正义法治环境。全面推行市场准入、经营许可等“负面清单”,制定容错纠错柔性执法“五张清单”,注重首违提醒、包容审慎监管和处罚后续指导,健全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在全省率先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快调快处快审协同机制,5年经营主体接近翻番,总量达36.88万户,个转企2719户,排名全省各县区第一。
坚持人民至上,用改革思维、创新办法助推民生发展。加快补齐城市建设短板。以城市品质提升“七大行动”为抓手,加速巫家坝、官渡古镇等片区开发和119个老旧小区改造,获评全省老旧小区改造优秀典型县区,物资大院改造经验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文全国推广,凤凰山砖瓦厂生活区改造项目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典型案例。推动公园城市建设,出台《城市雕塑管理暂行办法》,2条河流(河段)获评2022年省级美丽河湖,宝丰湿地成为COP15永久性成果展示点。着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近3年教育经费达54亿元,年均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人数占全市56%;成立10个教育集团,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2023年高考一本率较上年提升16.21%。推进健康官渡建设,区人民医院新院迁入使用,成为全市唯一三甲县级医院;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省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省妇女儿童医院等加速建设,获评国家第三批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数量、“官渡照护”养老服务次数居全省第一,东华路、关上中心区社区被命名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省唯一获评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持续强化社会治理能力。全力解决回迁房安置等历史遗留问题,创建2个省级、8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三个一”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全覆盖常态化案例入选全省“两个革命”先进典型,家事案件多元纠纷化解机制全国推广,“群策群力共建美丽和谐院坝”入选全国2023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首批成功创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上升。
来源: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