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官渡区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年-2026年)》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区属各办局:
《官渡区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年-2026年》已经区委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官渡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1月10日
(此件公开发布)
官渡区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24年-2026年)
为全面推进官渡区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资源高效配置,着力提高经济密度和投入产出效率,加快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推动官渡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十四五”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及昆明市对产业园区发展的工作要求、结合《官渡区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产业转型,进一步夯实“5518”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强对产业园区创建和发展的统筹规划,加快提升创新发展水平,进一步增强发展动能,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打造聚产业、成规模、有特色的园区项目。
(二)发展目标
园区建设稳步推进。明确官渡区星级产业园区评定办法,促进存量园区提质增效,到2026年,认定三星级产业园区8个,四星级产业园区5个,五星级产业园区3个。推动新园区建设,到2026年,力争新增产业园区10个,其中总部基地2个、数字经济产业园区2个、对外贸易产业园区2个、文旅康养产业园区2个、新型工业产业园区2个。新增创建国家级园区2个、省级园区5个、市级园区8个。
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不断增强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基本形成产业分工明确、产业链互补的特色产业集群,到2026年,各园区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的60%以上,园区主导产业在全省、西南片区产业链中竞争力显著增强,链主企业成为细分领域或行业的“领头羊”。到2026年,力争实现园区税收占全区比重超过30%;打造营业收入/产值/销售额“百亿级”园区2个,“十亿级”园区5个。
开放创新不断增强。培育涵盖业务咨询、报关报检、通关退税、信用保险、物流仓储等全链服务条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力争园区外贸进出口额占全区比重超过60%。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到2026年,力争新增市级以上认定的创新类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30家;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70家;市级以上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累计达52家;发明专利有效量达3600件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优化园区布局和载体建设
1.聚集产业功能发展。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方向,打造产业集群。将巫家坝中央商务区、湖滨总部半岛片区(含山海湾7号)作为总部基地聚集区;螺蛳湾C8地块、自贸数字港作为数字经济产业园聚集区;螺蛳湾国际商贸城片区、跑马山物流园区作为对外贸易产业园聚集区;五甲塘片区及广福路沿线、金马片区、吴井太和片区作为文旅康养产业园聚集区;矣六下片区、金马片区作为新型工业产业园聚集区。按照“产业协作、功能互补、差异发展”的原则,根据各片区、街道的产业功能,集中布局产业园区。(牵头单位:各产业链专班;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各街道办事处)
2.完善用地类园区规划。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围绕国土空间规划,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编工作,加快推进矣六下片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区、铁建装备周边配套园区等项目的M0用地调规;推进跑马山物流园区用地规划编制,保障国际陆港项目建设用地。(牵头单位:区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区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区城市更新改造局、市生态环境局官渡分局)
3.支持楼宇型园区发展。盘活整合存量资源,利用辖区内闲置楼宇、老旧厂房等物业,打造标准化、高品质的产业空间载体,在旧城改造和老旧小区、老旧厂房改造过程中,为产业园区建设保留一定空间;鼓励有条件的物业方通过租赁或出售的方式,对现有物业进行提升改造,实现园区统一管理运营。(牵头单位: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各街道办事处、区国投公司)
(二)实现主导产业提质增效
1.总部基地——支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依托总部基地高度集中的载体、交通、人才、服务、配套等高端优势资源,围绕结算经济、平台经济、金融、汽车、专业服务、TMT等行业打造产业园区,发挥总部企业“乘数效应”,扩大经济总量。到2026年底,巫家坝中央商务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企业入驻面积占已建成商务楼宇面积的50%;滇池湖滨总部半岛入驻率达60%。总部基地企业税收占全区比重不低于40%;打造规模以上批发业销售额60亿以上的园区1个,100亿以上的园区1个。(牵头单位:总部经济产业链专班;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城市更新改造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各街道办事处)
2.数字经济产业园——驱动转型发展的新动力。深入推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链条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资源,围绕数字技术应用、数字要素驱动、数据要素交易等方向,引进和培育一批品牌过硬、特色突出、产业带动性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到2026年,新建2个产业园区,新增培育规模以上企业30家,新增总部企业、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10家;力争打造规模以上营业收入10亿以上的园区2个,100亿以上的园区1个。(牵头单位:数字经济产业链专班;责任单位: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各街道办事处、区国投公司)
3.对外贸易产业园——服务开放发展的主阵地。依托自贸区制度创新优势,把握RCEP政策优势,推进现有贸易企业聚集园区建设,探索构建综合保税展示中心、海外仓等多形态发展;围绕跨境电商、服务贸易、跨境结算、跨境物流等方面谋划建设新的外向型园区。到2026年,力争新增贸易企业聚集园区2个,其中含新增跨境电商产业园1个,园区内至少有10家以上年进出口额过亿元的外贸企业;引进和培育不少于1家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实现外综服平台出口额超1000万美元;发展特色服务贸易产业园;实现全区实际开展服务贸易企业数量增加200%。(牵头单位:对外贸易产业链专班;责任单位:区自贸办、区交通运输局、区税务局、各街道办事处)
4.文旅康养产业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新活力。深入挖掘区域生态人文资源底蕴、完善医养健康配套,打造文旅康养IP品牌,围绕文化创意、旅游消费、医疗健康、休闲康养、电竞、体育等产业,以产业聚集区引领文旅康养高质量发展。到2026年,新建2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打造2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并获市级园区认定,争创1家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牵头单位:文旅康养产业链专班;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教育体育局、区卫生健康局、区民政局、区国投公司、各街道办事处)
5.新型工业产业园——支撑产业转型的新动能。创新要素供给、精准政策扶持、完善产业生态,在新材料、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方面加大招商力度,围绕中铁建装备吸引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建设高标准新型工业产业园区,扩大全区工业总量,进一步凸显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到2026年,力争建成新型工业产业园区2个,平均入驻率60%;园区企业实现年度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亿元,平均增速10%;打造年产值10亿以上的园区1个;园区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区比重为50%。(牵头单位:新型工业产业链专班;责任单位:区自然资源局、各街道办事处)
(三)提升园区竞争力
1.综合发展扶持。政府主导型产业园区,由区级相关部门成立领导小组或管委会进行管理,设置入驻条件,并在物业租金、企业发展等方面给予符合条件的园区企业政策扶持;政企合作型产业园区,可引入具有资质和品牌影响力的第三方机构负责运营管理,发挥产业基金引领撬动作用,通过先补后建的形式实现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有效结合;企业自持型园区,由区级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做好指导培育,引导园区实现产业聚集、效能提升,通过先建后补的形式,按照上级专项领域产业园认定管理办法,或会同园区运营管理企业制定出台本级产业园区管理办法,或以招商引资形式明确考核标准,对符合条件的园区企业予以政策扶持。同时,综合运用自贸区制度创新、数字化赋能、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商标品牌、质量标准、金融、商贸、总部等专项政策,扶持官渡区产业园区平台及入驻企业发展。(牵头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责任单位:各产业链专班、区自贸办、各街道办事处)
2.驱动创新发展。支持园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结对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实施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工程,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专精特新企业;落实各项创新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构建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加速机制,积极推进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企业发展需求,打造高水平创业创新平台,加快培育布局国家、省(部门)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省、市级创新平台及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牵头单位:区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各产业链专班、各街道办事处)
3.打造园区品牌。积极推荐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申报国家级园区,支持昆明尚品书院文化艺术教育园区、云南会展产业园区等申报省级文化产业园区,支持芳华里创客青年文创园区、金茶花数字文化产业园、官渡区新媒体数字产业园等申报市级文化产业园区。通过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等形式,对园区创建进行专业辅导,储备和培育一批具有争创国家、省、市级特色产业园区意向和实力的项目。(牵头单位:区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区司法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委宣传部、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区教育体育局、区卫生健康局;责任单位:各产业链专班、区自贸办、各街道办事处)
4.完善服务保障。支持园区加强基础设置和数字经济新基建投资建设,提升园区品质;为产业园区行政审批开通“绿色通道”,在有条件的园区设置“企业服务站”,市场监管、税务、海关等审批部门入驻,推行“一站式服务”,定期推出“政务服务进园区”活动;支持园区引入咨询、法律、财务、审计、报关等服务机构为园区企业提供服务,比例不超过园区入驻企业数的10%。(牵头单位:区政务服务管理局;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税务局、各街道办事处)
5.鼓励人才培养。严格执行省、市人才政策,落实《昆明市官渡区人才强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人才政策,用好云南(昆明官渡)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相关政策,为园区搭建平台提供资源,对符合条件的园区保障供应人才公寓,把特色产业园区中高层管理人员纳入官渡区各项人才引培计划,把产业园区作为打造研发实验室、专家工作站、大师工作室的重点。培育园区招商引资、企业服务和运营管理人才,通过组织业务培训、专家授课、行业交流等活动,打造一批专业化人才队伍。(牵头单位:区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国投公司、各产业链专班)
(四)建立产业园区评价机制
为更好地推动产业园区发展,提升产业园的服务质量和竞争力,制定出台《官渡区产业园区管理办法》,对园区设立、管理运营、政策扶持、业绩考核等内容进行明确,对园区建设标准、能级、企业质量、服务体系等进行综合评价,认定官渡区星级产业园区并授牌。实行分类管理、分类培育,做出具有影响力的特色园区,形成一批空间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配套功能完善、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品牌产业集群。(牵头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责任单位:各产业链专班)
(五)加大招商引资和宣传力度
紧扣“5518”产业链工作机制,围绕“建链、壮链、补链、稳链、护链”,坚持项目向产业园区聚集,充分联动招商引资部门、产业链专班和各街道,突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招引,倒排时序、对表作战,以大项目带动大产业、大产业支撑大园区,形成围绕产业园区的招商新局面。编制官渡区特色产业园区招商手册,通过推介会、微信公众号、网站等进行招商推介,提升园区知名度,建立政府与园区联合招商机制,扩大招商渠道。(牵头单位: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各产业链专班、区自贸办、各街道办事处)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沿用《官渡区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中官渡区产业发展指挥部组成人员,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有关区级领导担任副组长,统筹负责全区产业园区建设发展。在区发展和改革局设立官渡区产业园区发展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兼任,主要负责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全区产业园区工作。成员单位由5条产业链牵头部门、园区管理部门及其他区级相关部门组成。
(二)完善工作机制。产业园区管理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块”为辅的原则,以5条产业链“链长制”为基础,每个园区有一条产业链、一位区级领导、一个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包保,包保部门需明确一位分管领导、一位工作人员,全过程服务园区建设发展;另外,产业园区所辖街道配合产业链专班和相关部门做好产业园区的各项服务工作。建立例会制度,由各产业链提报议题,根据区产业园区发展办公室提请,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园区建设发展汇报、研究政策措施、解决重大问题。
(三)强化监测分析。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指导园区建立健全统计分析工作制度,支持园区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全面做好全区企业各项数据归集和分析工作,强调结果运用,为全区招商引资、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四)加大资金支持。将产业园区发展资金纳入官渡区产业链发展专项资金预算。支持产业园区策划生成一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纳入专项债项目库,争取获得园区专项债资金和中央、省、市预算投资。支持产业园区对接银行、金融机构等,争取中长期贷款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