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请关注学校传染病!
9 月开学季,人员流动频繁,气温变化较大,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时期,学校又是人群高度密集场所,孩子本身免疫力低,在集体生活中极易受到传染病的侵袭。为了确保师生们的健康,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学校常见的传染病和预防保健小知识吧!
一、 秋冬季节常见校园传染病有哪些?
1.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季节性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或病人分泌物传播,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塞、流鼻涕、咽痛、咳嗽等。
2. 流行性腮腺炎: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染,症状包括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
3.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和呼吸道飞沫传播,症状主要为发热,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
4.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传播途径多样,包括飞沫、密切接触和气溶胶传播。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轻症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代谢性酸中毒、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5. 诺如病毒感染:可引起急性胃肠炎,通过食物、水源或接触传播,常见症状为腹泻和呕吐。
6.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特征为全身性红疹和水疱。
7. 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通过飞沫传播,症状包括腮腺肿大和发热。
二、 学校如何防控?
1. 晨检:学校应实施晨检制度,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
2. 因病缺勤追踪: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
3. 消毒:做好教室、宿舍的清洁和消毒,对卫生间、门把手、水龙头、楼梯扶手等重点部位定期清洁与消毒。如发现呕吐物等须及时清理并消毒,减少他人被感染的风险。
4. 疫情报告:一旦发现疫情,学校应立即报告卫生部门,配合做好疫情控制工作。
5. 教室和宿舍通风: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病毒和细菌的滞留。
6. 健康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7.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或用餐前后,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讲卫生,不随地吐痰。倡导咳嗽礼仪,教育学生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
三、 家庭和个人如何防控?
1. 搞好家庭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清洁。
2.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讲卫生,个人卫生用品不混用,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勤洗手。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喝水,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均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4. 个人防护:少去或不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又差的公共场所,必要时戴口罩。
5. 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疫苗,孩子家长应检查孩子是否已全部接种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程序规定的疫苗”,如没有完成接种可以带孩子的“预防接种证”到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咨询,进行补种。
6. 及时就医:孩子身体不适,出现高热、呕吐、腹泻、皮疹等传染病可疑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诊治,不要带病上课。
只要我们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就能够有效地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让我们携手共进,做好传染病相关防控工作,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健康,快乐、茁壮的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