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协官渡区十届第三次会议第103108号、第103109号提案答复的函
张伟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心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建议》(103109关于建好、管好、用好职工驿站让灵活就业有“温度”的建议并案并入)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扎实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关心关爱工作
(一)责任上肩,扎实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工作。近年来,区总工会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结合全区工会实际,积极探索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渠道,全方位推进建会入会工作,根据昆明市总工会《昆明市工会系统“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等重点领域建会入会”三年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文件要求,明确工作职责、职能部门具体任务、工作实施步骤和考评量化指标,汇聚工作合力,夯实建会入会工作基础。截至目前,涉及官渡区属地的重点产业企业3家已建会,重点产改示范企业12家已全部建会;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工会组织覆盖率达100%;25人以上非公企业203家,已建会171家,入会率动态保持84%以上,持续推动民办学校、民办医院等350家社会组织建会,已建会300家,建会率达85.7%;共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4420名。
(二)精准施策,切实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工作。一是探索构建了街道、社区、企业工会“小三级”职工服务体系,形成点面结合的服务网络。推动连片居住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近参与社区工会活动,最大化发挥社区工会活动阵地作用,共享社区工会服务资源;二是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工会福利盘子,近年来,累计组织1200余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免费健康体检;在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累计投入资金20余万送温暖慰问新就业形态劳动者2000余名;今年举办了官渡区“暖企聚力·技能强区”网约车安全驾驶等四项劳动和技能竞赛暨“五一送温暖”关爱活动,共有100名网约车司机参赛。通过开展“技能比武”,达到比理论、赛技巧、讲安全、论服务,同台竞技、以赛促学的目的,引导网约车从业人员树立文明、规范的服务意识。
二、“建”“管”“用”并举, 加强工会驿站建设,实打实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一)在“建”字上见实效。一是联合共建一批。联系社区、企业、城管、邮政等部门,探索融合共建模式,近年来,投入资金200余万,重点在全区人流量大、户外劳动者集中的地段开设驿站。全区建设工会驿站86家,其中全国“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3家。二是改造新建一批。本着科学规划、合理选址、节约资源、方便职工的原则,撬动整合多方资源,对临街房屋、靠路场所等进行改造,构建了“工会牵头、社会助力、职工受益”的职工服务新体系。
(二)在“管”字上见成效。一是配套设施标准化。按照“六有”建设标准配备服务设施,统一实行工会驿站星级、编码管理,并悬挂工会标识,每个站点明确点位责任人和专(兼)职管理人员。目前,基本实现已建工会驿站在百度地图、高德地图和工会APP上一键查询、一键导航、一键评价,为户外劳动者提供休息如厕、饮水取暖、餐食加热、驱寒避雨、手机充电、读书阅览等一站式服务,人性化、精准化、智能化服务正在不断拓展。二是服务质量绩效化。完善驿站建设、管理、运维、服务、评价等工作机制,加强动态管理,定期检查验收,对连续考核不合格的工会驿站予以摘牌,对考核优秀的工会驿站给予相应经费支持,不断提升工会驿站服务职工质量水平。
(三)在“用”字上见功效。一是突出教育引导功能。常态化宣传普及《劳动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开展政策法规、心理咨询、反诈宣传。二是突出暖心助人功能。因地、因时制宜,开展送温暖、送清凉、送文化等活动,如矣六街道云翔社区工会驿站提供爱心义诊,设立阅读角提供精神食粮,吴井街道四〇三厂社区工会驿站开展反诈宣传和公益服务,小板桥街道海祥社区海乐工会驿站坚持每天中午给环卫职工提供平价午餐,这些服务举措让广大户外劳动者暖身、暖胃又暖心。让工会“小站点”释放“大温暖”。
三、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
(一)畅通维权渠道,依法处置纠纷。一是建立劳动关系预警制度,将新就业形态劳动用工风险纳入排查范围,坚持在接待窗口一线摸排劳动用工风险,当发现近期某个新就业形态用工企业投诉较多时,及时走访企业开展实地调查,引导合规用工,共走访企业24家。二是快速处置涉及新就业案件187件,其中涉及外卖骑手案件17件,涉及人数38人;涉及网约车司机案件8件,涉及人数14人;涉及网络主播案件167件,涉及人数311人,均已全部妥善理完毕。
(二)开展专项整治,保障合法权益。一是根据“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抽查计划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尤其是就业形态企业劳动合同签订和权益保障等方面情况,督促企业落实各项权益,指导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或用工协议,明确约定双方权利义务,切实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二是开展专项行动,针对人力资源市场开展专项整治,着力打击以招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为名,实际诱骗劳动者外出务工或违规收取押金等违法违规行为。2023年共开展2次专项整治行动,出动100余人次执法人员,对南坝人力资源市场及火车站周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行检查,帮助两名应聘者退回400元中介费,收缴非法招工广告牌7块。2024年开展1次南坝人力资源专项整治,共检查了13户人力资源职业中介机构,认真核查其相关证照、规章制度、招工信息等。
(三)引入法律援助,提供法律指导。一是引入五家法律援助团队常驻“官渡区劳动仲裁公共法律服务站”,实现法定工作时间由专业律师全覆盖值守,随时为新就业形态企业与从业群体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年均服务2292人次,对有法律援助需求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为其提供法律援助指引,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免费法律援助。并配置“云岭法务通公共法律服务智能终端”,提供“法律援助”自助查询等便民服务,进一步提升新就业形态与劳动者理性、柔性化解纠纷意识,帮助企业、劳动者全面维护合法权益。2024年5月29日,官渡区人社局仲裁院联合区司法局组织开展法律援助培训会,进一步规范法律援助服务。二是官渡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对辖区劳动争议案件争议焦点进行分析研判,并筛选近年来劳动争议频发企业,向其发送《劳动仲裁法律服务建议书》,针对企业频发、类发的劳动合同订立履行、解除∕终止、工伤待遇赔偿等方面存在问题给出针对性法律服务建议,发挥劳动仲裁“把脉开方”作用,促进新业态企业依法管理、规范用工,从源头预防和减少劳动争议发生。
(四)建立速调机制,柔性化解争议。建立案前速调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工作日不打烊”温馨调解服务。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有调解意愿的,立案窗口立即预约调解时间,无法到场调解的,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线上调解。在1至15日内极速化解劳资纠纷。案前调解不成的,依法立案后,仲裁员、书记员继续跟进案件调解进展,做到能调尽调,力促新就业形态企业与劳动者以柔性方式化解劳动争议,达到案结事了人和。
四、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培训工作
(一)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就业水平。加强技能提升培训对于帮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实现高质量就业至关重要。落实失业保险支持参保职工技能提升政策,官渡区人社局培训工种涉及健康管理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公共营养师、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育婴员、物业管理员、装卸机械操作工等40多个就业热门工种。2022年共开展了95个职业技能培训班,共计培训合格2786人次。 2023年共开展了20个职业技能培训班,共计培训合格707人次。2024年1至4月,共开展18个职业技能培训班级,共计培训606人次。
(二)加强普法宣传,提高维权意识。一是通过向社会公布举报投诉电话,设置劳动保障违法案件举报投诉受理窗口,节假日期间安排专人值班等措施,畅通举报投诉渠道,热情接待来电来访人员,做到“案件受理不推诿,查处不拖拉,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月均接听投诉咨询电话1500余次、接待来访群众600余批次。二是结合普法强基专项行动,积极开展“五进”“法治进社区”“送法上门”等法宣活动5次,发放《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摘要》《劳动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宣传手册1.5余万册,接受现场咨询500余人次。三是通过线上线下招聘会形式组织招聘并进行普法宣传工作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劳动者学法、尊法、守法,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提升服务意识和形象。四是印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规则公示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服务指南》等普法宣传册。聚焦新业态企业面临的用工问题,不断增强新就业形态企业依法用工意识,督促其切实规范用工管理,依法保障新就业形态从业者合法权益,助力新就业形态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强调安全培训,确保安全生产。一是在职业培训开班培训中增加了安全培训内容,引导劳动者遵守交通规定,提高安全意识,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二是研究部署官渡区职业培训机构、人力资源机构安全生产学习工作。督导各机构负责人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责任,加强教职员工、培训学员安全生产培训,做到安全生产与开工准备同安排部署、同督促落实。
5月13日,官渡区人社局组织辖区50余家职业培训机构、人力资源机构开展安全生产学习,会议组织学习《关于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防范遏制重大事故灾害的紧急通知》《关于开展打通消防“生命通道”专项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会议要求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增强风险意识、忧患意识,针对职业培训机构、人力资源机构人员密集场所,要在采取疏散等避险措施,严防人流对冲,全面排查安全风险隐患,认真落实打通消防“生命通道”专项排查整治工作,坚决整治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问题隐患,坚决拆除人员密集场所门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防盗网(窗)、铁栅栏、广告牌等障碍物,坚决清除妨碍消防车通行和消防救援的障碍物。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及电话:何秋含 0871-67197185)
昆明市官渡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