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官渡区2024年文化及相关产业经济效益分析报告
202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官渡区委、区政府全力贯彻落实各项经济发展政策,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全区各相关部门齐心协力努力挖掘文化及相关产业增长动力,精心培育官渡区文化产业,助力官渡区文化产业经济发展。
一、基本情况
2024年1-4季度,官渡区(含托管区)共有71家规上文产企业,较去年增加5家,增长7.6%;实现营业收入45.63 亿元,同比下降5.0 %,较1-3季度回升1.6个百分点;营业利润为 1.44亿元,同比增长34.5 %;利润总额为 1.56亿元,同比增长28.4 %。官渡区逐步形成以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业为龙头,以会展业、印刷业引领的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业为主导,以文化旅游休闲业、演艺业为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
官渡本区(不含托管区)共有49家规上文产企业,较上季度持平;实现营业收入14.56亿元,占昆明市规上文化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总量的3.5%,同比下降2.0 %,增速较三季度回升6个百分点。下面将从官渡本区产业发展情况、行业发展情况、领域发展情况三个方面做细致分析:
(一)产业发展情况
分产业类型看,三大产业营业收入均有小幅下降。文化制造业完成营业收入0.71亿元,同比下降 0.5%,占全区文化产业营业收入比重为4.9 %;文化批发和零售业营业收入4.20亿元,同比下降5.3 %,占全区文化产业营业收入比重为28.8 %;文化服务业营业收入9.65 亿元,同比降低0.6 %,占全区文化产业营业收入比重为 66.3 %。
表1:2024年1-4季度三大产业营业收入完成情况
产业类型 | 企业数(个) | 营业收入 (亿元) | 增 速(%) | 占比(%) |
文化制造业 | 3 | 0.71 | -0.5 | 4.9 |
文化批发零售业 | 10 | 4.20 | -5.3 | 28.8 |
文化服务业 | 36 | 9.65 | -0.6 | 66.3 |
总 计 | 49 | 14.56 | -2.0 | 100 |
(二)行业发展情况
分行业类别看,文化产业九大行业有升有降。其中,新闻信息服务营业收入增速最高,同比增长88.3%;内容创作生产营业收入相比上季度实现正增长,同比增长2.5%,但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5个行业营业收入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表2:2024年1-4季度九大行业营业收入完成情况表
行 业 | 营业收入 (亿元) | 增 速(%) | 占 比(%) |
新闻信息服务 | 0.84 | 88.3 | 5.8 |
内容创作生产 | 0.82 | 2.5 | 5.6 |
创意设计服务 | 3.68 | -5.1 | 25.3 |
文化传播渠道 | 3.45 | -3.9 | 23.7 |
文化投资运营 | - | - | - |
文化娱乐休闲服务 | 0.46 | -7.2 | 3.2 |
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 | 4.04 | -4.4 | 27.7 |
文化装备生产 | - | - | - |
文化消费终端生产 | 1.27 | -10.8 | 8.7 |
总 计 | 14.56 | -2.0 | 100 |
从规上文化企业的行业布局来看,九个文化产业行业大类中,官渡本区主要集中在创意设计服务(12家企业),文化传播渠道(9家企业)两大行业;新闻信息服务仅有1家单位;文化投资运营和文化装备生产两个行业目前还是一片空白,有待挖掘其发展潜能。
(三)领域发展情况
分领域看,文化核心领域支撑有力。31家文化核心领域[1]完成营业收入9.25亿元,同比增长0.5%,占比63.5%;18家文化相关领域[2]完成营业收入5.31亿元,同比下降0.1%,占比36.5%;
1-4季度,官渡本区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毛利率[3]为29.19%,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7个百分点 。四季度末,文化企业资产总计24.79 亿元,同比下降3.1% ;资产负债率[3]为45.34%,同比下降1.33个百分点,反应出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增强,财务结构优化,经营状况在逐步改善。
二、文化企业发展特色亮点
(一)企业经营活动盈利水平强势提升
从盈利能力角度分析,2024年官渡区(含托管区,下同)营业利润同比增长34.5 %,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8.4 %,企业利润在年末扭亏为盈;营业收入利润率[3]为3.42%,同比上升0.88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3]增长,从这些反应企业盈利能力指标看出,说明企业盈利能力在变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提升。
(二)企业期间费用得到有效控制
从文化企业成本费用分析,1-4季度,官渡区文产企业的成本费用有所节制,销售费用合计2.51亿元,同比增长1.5%,比三季度下降1.2%;管理费用合计3.42亿元,同比下降2.2%,比三季度降低9.7%;财务费用合计3657.5万元,同比下降22.9%,比三季度减少37.4%,财务费用控制成效尤其显著,反应出企业背负较重的资金融资压力得到有效缓解。
(三)文化企业生产经营呈现向好趋势
2024年,全区共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71家,比2023年增加5家,同比增长7.6%;营业收入同比增速较三季度回升1.6个百分点;投入研发费用6680.3万元,同比增长2.7%,继第二、三季度低迷之后,年末再次实现了正增长,表明企业愿意将更多资金投入到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中;企业营业利润同比增长34.5 %,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8.4 %,企业利润在四季度实现扭亏为盈,呈现正向增长趋势。
三、需关注的问题
(一)从业人员逐年减少
2024年,全区规上文化企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2581人,同比下降4.1%,从2021年以来呈持续下降态势。以官渡本区为例,分产业类型看,文化服务业从业人员同比增长0.1%,文化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2.3%、文化批零业人员大幅较少,同比下降35%。分行业类别看,文化传播渠道、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四大行业从业人员减少明显,同比分别下降27.7%、16.7%、5.1%和4.7%。
(二)营业收入仍然下滑,增收压力较大
后疫情时代,会展、电影放映、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开放型服务行业逐步恢复经营,三大产业营业收入均有小幅下降,相比上季度略有回升趋势。虽然文化服务业数量较多,由于企业规模较小,正向拉动作用不明显,规模以上文产企业整体营业收入仍在下滑。文化制造业主要以包装装潢及其他印刷、装订及印刷相关业务生产为主,四季度因合同签订减少,收入有所下降。文化批发零售业主要是图书批发,企业受网店冲击和电子书的普及,纸质图书销量大幅减少,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幅度较大。
(三)新业态数字化经济建设发展较为缓慢
文化产业数字化属于典型技术密集型产业,是激发文产发展活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引擎。官渡区大部分新业态文产企业规模较小,业务范围较窄,技术研发能力不强,缺乏数字文化领域的原始创新,科技创新迭代相对滞后,经营状况不甚理想。推进文化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面临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短板,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化能力不高,文化数字化技术力量支撑不足。
四、对策及建议
(一)引育结合,加强文化产业人才梯队建设
从业人才流失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在稳定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和人才梯队建设上持续发力。相关部门和企业应当“不拘一格降人才”,打破人才流动壁垒和限制,完善“引育用留”人才工作机制,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探索重点产业人才引进模式,优化“兴滇英才支持计划”。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文化产业人才引育,构建系统化人才梯队,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一是强化政策扶持,引育高端人才。创新人才引进、培育方式,加强文体产业项目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的结合力度,切实通过项目建设,引进、培育一批高素质文化产业人才。二是深入院地合作,打造人才梯队。加强与先进地区、高等院校、在昆高校的精准对接,紧扣数字文化等重点领域发展需求,“靶向”发力,推动产业需求与人才需求“双向对接”,构建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梯次分明、素质优良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三是开展互学互鉴,提升人才素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开展文化产业发展分析、研究成果转化等工作,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不断提升全区文化产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二)多措并举,扶持文化企业有效拓展增收渠道
在文化产业中,要帮助文化企业创收:一是扶持文产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拓展增收渠道。创新商业模式是增收的关键。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展增收渠道。线上可以加快打造一批云宇宙艺术馆和新潮LiveHouse。支持演出业龙头企业发展云剧场、云演出、云节庆,大力发展线上直播XR沉浸式虚拟艺人直播秀、云演唱会、数字音视频等新产品;线下可以举办文化活动、文化展览等,吸引游客和观众。此外,还可以开发衍生品、跨界合作等,进一步拓展盈利空间。二是要帮助文产企业审时度势、因地制宜、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打造具有独特风格和魅力的本土品牌。依托官渡区重要地标深挖官渡内涵,推出一批既有代表性又有影响力的元宇宙戏剧、音乐、旅游演艺剧目、观影秀等,打造文化、旅游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文化旅游景区。三是支持文化企业关注市场需求,精准定位消费群体。要让文化企业增收,还需要密切关注市场需求,精准定位消费群体。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针对不同群体提供个性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同时,要关注消费者的反馈和意见,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提高市场综合竞争力。
(三)数字赋能,培育发展数字文化新业态
官渡区文化产业大部分以传统和低端为主,促进传统产业有效转化升级,加快培育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的新型文化业态,优化产业结构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出路。充分发挥科技在文化产业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从以下四方面努力:一是构建数字文化生态系统。积极打造“技术+内容+平台”三位一体生态:1.建设文化大数据中心,形成覆盖创作、传播、消费的全链条数字平台;2.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学习借鉴飞猪旅行模式,利用数字技术多维度展示官渡区地域文化;3.建立IP孵化机制,培育具有文化标识度的原创数字内容。二是培育多元化业态与创新主体:采取"细分赛道+集群发展"策略,1.随着2023年全省首家动漫游戏产业园签约落地官渡,以园区为载体,抓住年轻群体消费习惯,重点布局网络视听、电子竞技、动漫文化等新兴领域,着力培育潮文化、动漫节等文化产业新业态模式;2.实施"骨干企业引领+中小微创新"培育计划,通过税收优惠和研发补贴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3.推动传统业态升级,建立文艺院团数字化改造专项,开发沉浸式演艺等新产品。三是激发文化数字化多元主体活力:政府应发挥引导和监管作用,制定发展规划、设立专项资金、制定政策法规,保护知识产权和数据安全;企业应积极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应提供丰富的载体和文化资源;高校应健全学科体系,培养数字化人才。同时,鼓励群众参与文化数字化建设,激发全区的文化创造力。四是提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构建官渡文化数据库,整合文化资源,依托有线电视网络和5G网络构建区域文化专网,提升算力支持数据处理和分析。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转型,打造综合性数字文化展示平台,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
注:
[1]文化核心领域包括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6个行业。
[2]文化相关领域包括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文化消费终端生产等3个行业。
[3]指标解释及说明
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
单位:%。
资产负债率=负债合计÷资产总计×100%,单位:%。
营业收入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100%,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