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模式
无障碍浏览

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政府 www.kmgd.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索引号: 015117762-202506-996463 主题分类: 统计公报
发布机构:  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 2025-06-09 09:26
名 称: 官渡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
文号: 关键字:

官渡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

发布时间:2025-06-09 09:26 浏览次数:0
字号:[ ]

官渡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一号)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顺利完成

官渡区统计局

官渡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6月5日)

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22〕22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云政发〔20237号)《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昆政发〔202310号)《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政发〔202313号)要求,我组织开展了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23年12月31日,普查的时期资料为2023年度,普查对象是我行政区域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云南省、昆明市的统一部署,在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街道、各部门普查机构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广大普查人员两年来的艰辛努力以及全范围内普查对象的积极配合,我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完成机构组建、宣传动员、人员选聘、方案制定、普查试点、单位清查、普查登记、数据审核验收、事后质量抽查、汇总评估等各项任务,取得重大成果和显著成效。

   一、提高站位,强化组织领导

官渡区委、政府高度重视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将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入政府工作报告,并重点督办。建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常务副区长具体抓、普办主任全面抓的普查领导机制。2023年613日,官渡区政府成立了由27个部门组成的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统筹部署全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按照“全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组织实施原则,区属各街道和相关部门均组建了普查机构,为普查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全精心组织实施,确保人员到位、经费到位、措施到位。参与普查工作的相关部门积极主动履责,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强化信息共享,提供多方保障,共同推动普查顺利实施

    二、多措并举,科学规范实施

按照坚持质量标准、坚持统分结合、坚持手段创新、坚持协作共享、坚持依法普查的基本原则,官渡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严格执行国家普查方案,并结合官渡区实际采用科学方法进行普查,着力提高普查的科学性、规范性。在制度保障上,通过借鉴历次普查经验、学习部分发达地区先进做法和前期调研工作积累,严格按照《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和《云南省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官渡区实际制定了合理的工作流程和细则,科学、规范、高效推进普查工作。同时集中各职能组专业优势编制了《官渡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表填报指南》,为普查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在方法运用上,采用先单位清查后普查登记的方式,对辖区内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活动的个体经营户进行“地毯式”清查,确保普查对象类型界定准确、普查单位不重不漏。在单位清查基础上,对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进行全面调查,对个体经营户进行抽样调查,对选中的投入产出调查单位同步开展投入产出调查。在技术手段上,使用手持移动终端小程序采集基层普查数据,支持普查对象网络自主填报,推进投入产出调查电子统计台账应用,提高普查人员管理与培训信息化水平。

依法普查树牢法纪意识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治统计造假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云南省实施方案》,依法开展普查工作,严肃普查工作纪律,全面落实普查数据质量追溯和问责机制。严格履行独立普查、独立报告职责,加强依法普查宣传和培训,依法保护普查对象资料。充分认识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的危害性,对“两员”和普查对象开展经济普查相关法律法规专题培训,提高普查人员和普查对象依法普查意识。对本地区普查全过程数据质量开展检查核查,坚决杜绝伪造、篡改、虚报、瞒报普查数据的各种弄虚作假行为。积极配合国家统计局数据质量核查,对发现的数据质量问题及时整改、举一反三,坚决纠正经济普查违法行为和失实数据,确保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填报普查表。

四、攻坚克难,全面摸清家底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全区以攻坚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务实的措施,着力抓好单位普查、培训试点、宣传造势、入户登记等重点环节工作。2024年1月1日至4月30日,全区1600余名基层普查人员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对我区行政区域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抽取的个体经营户,以及选中的投入产出调查单位逐一完成普查登记,根据普查对象的不同类别,相应采集其基本情况、组织结构、人员工资、财务状况、生产经营、能源生产与消费、固定资产投资、研发活动、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和数字化转型情况、数字经济活动、投入产出情况等有关数据。通过这次普查,全面调查了我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摸清了各类单位基本情况,掌握了国民经济行业间经济联系,客观反映推动我区高质量发展、融入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方面的新进展,为全面落实省委“3815”战略目标,市委“六个春城”建设任务,紧盯区委“435目标”提供真实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五、全程把控,确保数据质量

官渡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实行全过程数据质量控制。制定《关于进一步提高普查数据质量的工作方案》《官渡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审核验收组织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普查数据质量追溯和问责机制,压紧压实普查数据质量责任,选优配强普查队伍,多措并举开展培训指导,组织普查人员严格按照普查流程、质量标准进行数据采集与审核,确保源头数据质量。加强对普查数据的质量监测分析,实时监控普查数据采集、上报,强化现场数据核实与业务指导。根据“盘清总量、核清逻辑、抓实质量、审好结构”的总原则,坚持进度服从质量,对普查数据“即采即审”,过程中由常务副区长亲自带队到普查小区开展源头数据自查与抽查,确保数据源头质量。官渡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区16个普查小区、509家单位进行现场数据质量检查。接受国家贸经司对我区35家商贸单位进行现场数据核查,顺利完成省、市经普办对我区2个普查小区,247家单位的事后质量抽查工作。事后质量抽查主要结果表明,我区普查数据质量符合控制标准。

总体来看,昆明市官渡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设计和组织实施科学规范有序,普查全过程公开透明,全面摸清了我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家底,普查主要数据较好反映五年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达到了预期目标。普查结果显示,2023年末,全区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59277个,与2018年末(2018年是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相比,增长48.8%,从业人员696865人,增长22.8%;个体经营户142917个,从业人员304470人。


官渡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二号)

——单位基本情况

官渡区统计局

官渡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6月5日)

    根据官渡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单位情况、从业人员、资产负债状况和营业收入公布如下:

    一、单位情况

    2023年末,全区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59277个,比2018年末增加19450个,增长48.8%;产业活动单位64775个,增加20789个,增长47.3%;个体经营户142917个,增加59310个,增长70.9%(详见表2-1)。

2-1 单位数与个体经营户数


单位数(个)

比重(%

一、法人单位

59277

100.0

  企业法人

57635

97.2

  机关、事业法人

492

0.8

  社会团体

216

0.4

其他法人

934

1.6

二、产业活动单位

64775

100.0

第二产业

10759

16.6

第三产业

54016

83.4

三、个体经营户

142917

100.0

第二产业

5410

3.8

第三产业

137508

96.2

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24439个,占4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8018个,占13.5%;建筑业7000个,占11.8%。在个体经营户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88730个,占62.1%;住宿和餐饮业21524个,占15.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9835个,占6.9%(详见表2-2)。

2-2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法人单位数与个体经营户数


法人单位

个体经营户

数量(个)

比重(%

数量(个)

比重(%

合 计

59277

100.0

142917

100.0

农、林、牧、渔业*

82

0.1

19

0.0

采矿业

23

0.0

3

0.0

制造业

3223

5.4

2240

1.6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103

0.2

1427

1.0

建筑业

7000

11.8

1066

0.7

批发和零售业

24439

41.2

88730

62.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302

3.9

9835

6.9

住宿和餐饮业

1267

2.1

21524

15.1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563

4.3

821

0.6

金融业

150

0.3

-

-

房地产业

1695

2.9

359

0.3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8018

13.5

3716

2.6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3059

5.2

450

0.3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55

0.4

18

0.0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915

3.2

9773

6.8

教育

932

1.6

538

0.4

卫生和社会工作

456

0.8

576

0.4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122

1.9

1822

1.3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673

1.1

-

-

注:表中农、林、牧、渔业仅包括从事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表中房地产业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

    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696865人,比2018年末增加129346人,增长22.8%,其中女性从业人员253148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44163人,增加35423人,增长17.0%;第三产业从业人员452702人,增93923人,增长26.2%。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304470人,其中女性从业人员144156人。

    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建筑业143125人,占20.5%;批发和零售109513人,占15.7%;租赁和商务服务78920人,占11.3%。在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172561人,占56.7%;住宿和餐饮业51235人,占16.8%;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20912人,占6.9%(详见表2-3)。  

2-3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


法人单位

从业人员

(人)


个体经营户

从业人员

(人)


其中:女性

其中:女性

合 计

696865

253148

304470

144156

农、林、牧、渔业*

462

177

55

20

采矿业

137

31

7

*

制造业

46944

14960

8165

2899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55072

14834

10003

3176

建筑业

143125

32055

5981

1462

批发和零售业

109513

45018

172561

8619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1971

17937

15396

2965

住宿和餐饮业

20639

11673

51235

27451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7337

7090

1833

627

金融业

6240

3537

-

-

房地产业

31979

14001

895

37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78920

26850

8196

3033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35772

11275

1348

406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7173

3295

46

17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6663

8160

20912

10967

教育

28861

21149

2302

1474

卫生和社会工作

14167

10289

1724

1233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6050

2754

3811

1859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5840

8063

-

-

注:1.表中农、林、牧、渔业仅包括从事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表中房地产业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2.表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不包含铁路部门数据。3.表中数值为“*”表示该行业仅有个别企业数据,为避免泄露企业信息,相关数据做隐藏处理。4.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三、资产负债状况和营业收入

    2023年末,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7398.69亿元,比2018年末减少3146.10亿元,下降15.3%。其中,第二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413.38亿元,减少1263.87亿元,下降27.0%;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3985.31亿元,减少1880.45亿元,下降11.9%。

    2023年末,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10772.00 亿元,比2018年末减少1325.31亿元,下降11.0%。其中,第二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2234.35亿元,减少672.18亿元,下降23.1%;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8537.64亿元,减少651.8亿元,下降7.1%。

    2023年,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6286.21亿元,比2018年增加934.43亿元,增长17.5%。其中,第二产业营业收入2039.55亿元,减少219.30亿元,下降9.7%;第三产业营业收入4246.66亿元,增加1154.07亿元,增长37.3%(详见表2-4)。

2-4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法人单位

法人单位

企业法人单位

资产总计

负债合计

营业收入

(亿元)

(亿元)

(亿元)

合 计

17398.69

10772.00

6286.21

农、林、牧、渔业*

7.16

3.49

4.10

采矿业

13.39

9.38

1.29

制造业

1064.81

516.21

609.78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440.00

282.46

288.64

建筑业

1907.85

1435.32

1142.88

批发和零售业

1620.13

1180.14

2624.0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516.19

1502.26

455.61

住宿和餐饮业

82.85

56.87

35.81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20.99

-201.40

139.21

金融业

-

-

-

房地产业

4763.32

3947.48

519.19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545.10

1360.39

198.46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523.86

330.28

202.82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333.34

123.39

11.98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29.96

21.13

21.01

教育

133.40

45.42

8.74

卫生和社会工作

76.30

29.41

13.53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33.15

16.32

9.14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528.85

113.44

-

注:1.表中农、林、牧、渔业仅包括从事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单位数据。表中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表中房地产业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2.表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不包括铁路部门数据。

注释:

  [1]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以及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采矿业中的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2]单位的划分

法人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承担负债,并独立从事社会经济活动(或者与其他单位进行交易)的组织。法人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负债和其他民事责任;

   2)独立拥有和使用(或者授权使用)资产,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

   3)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等会计报表。

  法人单位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机关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其他法人等。

  产业活动单位是指位于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或者组织的一部分。产业活动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者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

   2)相对独立地组织生产活动或经营活动;

   3)能提供收入或者支出等相关资料。

   [3]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为保证数据精确度,个别数据保留2位小数。


官渡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三号)

——第二产业基本情况

官渡区统计局

官渡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6月5日)

根据官渡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区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工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3349个,比2018年末增长19.1%;从业人员58564人,比2018年末增长2.3%。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3328个,占99.4%;港澳台投资企业8个,占0.2%;外商投资企业13个,占0.4%。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57980人,占99.0%;港澳台投资企业353人,占0.6%;外商投资企业231人,占0.4%(详见表3-1)。

3-1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3349

58564

内资企业

3328

57980

港澳台投资企业

8

353

外商投资企业

13

231

其他统计类别

0

0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采矿业23个,制造业3223个,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103个,分别占0.7%、96.2%和3.1%。在工业行业大类中,金属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企业法人单位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14.3%、7.2%和6.7%。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采矿业137人,制造业46944人,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11483人,分别占0.2%、80.2%和19.6%。在工业行业大类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从业人员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16.3%、6.6%和6.2%(详见表3-2)。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518.20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5.6%;负债合计808.05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20.4%。

2023年,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99.71亿元,比2018年下降24.8%(详见表3-3)。

3-2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3349

58564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1

4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2

1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5

17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7

18

非金属矿采选业

3

36

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3

20

其他采矿业

2

41

农副食品加工业

217

3637

食品制造业

168

2975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76

715

烟草制品业

1

458

纺织业

47

225

纺织服装、服饰业

92

984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10

106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61

398

家具制造业

240

1198

造纸和纸制品业

79

567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179

2720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70

312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15

143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141

3099

医药制造业

44

2984

化学纤维制造业

0

0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139

1298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24

2064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47

336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30

283

金属制品业

480

3502

通用设备制造业

180

1936

专用设备制造业

204

3842

汽车制造业

24

2516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8

2329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9

2418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35

1541

仪器仪表制造业

39

2959

其他制造业

5

248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17

56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142

1095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54

9548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11

1131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38

804

3-3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负债合计

(亿元)

营业收入

(亿元)

合 计

1518.20

808.05

899.71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0.21

0.23

1.02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0.32

0.22

0.00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1.10

0.01

0.00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0.56

0.13

0.01

非金属矿采选业

0.12

0.07

0.02

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8.66

7.14

0.01

其他采矿业

2.43

1.58

0.23

农副食品加工业

75.01

27.64

47.56

食品制造业

31.16

10.97

28.31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5.18

3.51

3.89

烟草制品业

100.52

78.63

134.46

纺织业

0.77

0.48

0.51

纺织服装、服饰业

6.15

4.53

1.47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0.56

0.29

1.15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2.67

1.51

1.63

家具制造业

4.78

3.53

2.57

造纸和纸制品业

2.23

1.67

2.34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26.18

8.30

14.36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1.21

0.68

0.78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0.91

0.46

0.52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101.57

30.99

76.04

医药制造业

59.77

20.11

20.69

化学纤维制造业

0.00

0.00

0.00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10.56

5.39

8.0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30.47

19.70

14.33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1.38

1.08

1.25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11.46

8.04

27.77

金属制品业

39.06

19.03

19.17

通用设备制造业

12.12

9.48

9.69

专用设备制造业

31.51

19.88

17.80

汽车制造业

146.63

108.40

57.55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90.80

31.97

33.45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3.06

13.70

19.44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48.77

39.63

36.80

仪器仪表制造业

93.80

43.14

23.98

其他制造业

2.34

1.45

1.13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0.19

0.14

0.11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4.02

1.88

3.03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342.20

231.26

209.24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83.95

40.91

76.50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3.85

10.29

2.90

   (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详见表3-4。

3-4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发动机◇

千瓦

25418236

 其中:◇汽车用发动机▲

千瓦

18268286

多色印刷品◇

对开色令

6333945

商品混凝土

立方米

2802154

原盐

1680459

非食用盐

1265984

食用盐

414475

饲料◇

339800

 其中:◇配合饲料

291269

       ◇混合饲料

2501

单色印刷品

323717

水泥◇

240715

 其中:◇强度等级42.5水泥(含R型)

175850

       ◇强度等级52.5水泥(含R型)

54294

内燃发电机组

千瓦

210145

乳制品◆

187335

 其中:◆液体乳▲

187335

混凝土轨枕及铁道用混凝土制品

160311

硅酸盐水泥熟料◇

138347

 其中:◇窑外分解窑水泥熟料

138347

甲醛

121200

复烤烟叶

107200

牙膏(折65克标准支)

万支

100941

变压器◇

千伏安

87943

化学试剂

66242

二、建筑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7000个,比2018年末增长56.8%;从业人员142857人,比2018年末下降25.7%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6997个,占99.96%。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142854人,占100%。(详见表3-5)。

3-5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万个)

从业人员

(万人)

合 计

7000

142857

内资企业

6997

142854

港澳台投资企业

*

*

外商投资企业

*

*

其他统计类别

0

0

注:表中数值为*”表示该行业仅有个别企业数据,为避免泄露企业信息,相关数据做隐藏处理。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房屋建筑业占18.1%,土木工程建筑业占20.4%,建筑安装业占8.9%,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占52.5%。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房屋建筑业占23.4%,土木工程建筑业占36.1%,建筑安装业占6.2%,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占34.3%(详见表3-6)。

3-6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万个)

从业人员

(万人)

合 计

7000

142857

房屋建筑业

1270

33440

土木工程建筑业

1428

51625

建筑安装业

626

8801

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

3676

48991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907.85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31.5%;负债合计1435.32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28.0%。

   2023年,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42.88亿元,比2018年下降37.1%(详见表3-7)。

3-7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负债合计

(亿元)

营业收入

(亿元)

合 计

1907.85

1435.32

1142.88

房屋建筑业

509.28

409.89

260.31

土木工程建筑业

1232.46

897.29

741.23

建筑安装业

42.93

29.97

35.76

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

123.19

98.17

105.58

注释:

   [1]登记注册统计类别: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市场主体统计分类的划分规定》(国统字〔2023〕14号)确定,包括内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其他统计类别。

   [2]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3]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为保证数据精确度,个别数据保留2位小数。


官渡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四号)

——第三产业基本情况之一

官渡区统计局

官渡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6月5日)

    根据官渡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区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批发和零售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24440个,从业人员109788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41.2%和33.6%。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批发业占78.1%,零售业占21.9%。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批发业占74.8%,零售业占25.2%(详见表4-1)。

4-1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24440

109788

批发业

19083

82126

农、林、牧、渔产品批发

750

3117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

3280

15261

纺织、服装及家庭用品批发

2070

8430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

543

2126

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

634

3713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4365

19020

机械设备、五金产品及电子产品批发

6460

26952

贸易经纪与代理

146

801

其他批发业

835

2706

零售业

5357

27662

综合零售

315

3263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1623

5634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

600

2404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249

878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301

1336

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

777

7445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359

2441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专门零售

714

2684

货摊、无店铺及其他零售业

419

1577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8%,港澳台投资企业占0.1%,外商投资企业占0.1%。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7.8%,港澳台投资企业占0.5%,外商投资企业占1.7%(详见表4-2)。

4-2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24440

109788

内资企业

24394

107323

港澳台投资企业

19

507

外商投资企业

21

1957

其他统计类别

6

1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620.13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7.4%;负债合计1180.14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28.7%。

2023年,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624.02亿元,比2018年增长39.7%(详见表4-3)。

4-3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负债合计

(亿元)

营业收入

(亿元)

合 计

1620.13

1180.14

2624.02

批发业

1346.07

983.28

2132.38

农、林、牧、渔产品批发

50.57

30.38

91.81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

163.54

131.63

311.18

纺织、服装及家庭用品批发

53.88

45.78

55.33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

34.85

23.18

28.75

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

77.24

60.31

92.54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701.62

504.25

1279.98

机械设备、五金产品及电子产品批发

215.69

154.17

237.28

贸易经纪与代理

32.84

21.93

20.70

其他批发业

15.84

11.66

14.81

零售业

274.07

196.85

491.64

综合零售

19.12

15.45

15.77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38.86

26.33

33.39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

9.36

7.92

9.49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3.54

2.66

3.87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6.24

3.78

6.42

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

163.17

114.96

381.25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11.05

8.84

17.14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专门零售

15.14

11.45

13.48

货摊、无店铺及其他零售业

7.59

5.46

10.83

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2293个,从业人员51048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64.5%和1.8%(详见表4-4)。

4-4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从业人员

合 计

2293

51048

道路运输业

1591

12900

水上运输业

5

14

航空运输业

53

25945

管道运输业

-

-

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

289

3128

装卸搬运和仓储业

263

4061

邮政业

92

5000

注:铁路运输业仅有全省数据,无分州、市数据,此表不包含铁路运输业(下同)。

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6%,港澳台投资企业占0.3%,外商投资企业占0.1%。

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8.2%,港澳台投资企业占1.8%,外商投资企业占0.0%(详见表4-5)。

4-5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从业人员

合 计

2293

51048

内资企业

2283

50128

港澳台投资企业

8

920

外商投资企业

*

*

其他统计类别

-

-

注:表中数值为*”表示该行业仅有个别企业数据,为避免泄露企业信息,相关数据做隐藏处理。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492.52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18.3%;负债合计1499.15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13.5%。

2023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55.61亿元,比2018年增长5.8%(详见表4-6)。

4-6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负债合计

(亿元)

营业收入

(亿元)

合 计

2492.52

1499.15

455.61

铁路运输业

-

-

-

道路运输业

865.20

502.48

78.98

水上运输业

0.35

0.33

0.16

航空运输业

1491.45

890.06

273.02

管道运输业

-

-

-

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

36.75

24.82

40.59

装卸搬运和仓储业

57.38

44.53

16.84

邮政业

41.39

36.92

46.02

三、住宿和餐饮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1267个,从业人员20639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36.1%和24.5%。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住宿业占47.8%,餐饮业占52.2%。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住宿业占51.6%,餐饮业占48.4%(详见表4-7)。

4-7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1267

20639

住宿业

606

10648

旅游饭店

99

3814

一般旅馆

485

6674

民宿服务

16

110

露营地服务

3

11

其他住宿业

3

39

餐饮业

661

9991

正餐服务

537

7277

快餐服务

25

429

饮料及冷饮服务

39

412

餐饮配送及外卖送餐服务

29

1633

其他餐饮业

31

240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7%,港澳台投资企业占0.2%,外商投资企业占0.1%。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4.74%,港澳台投资企业占5.22%,外商投资企业占0.04%(详见表4-8)。

4-8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1267

20639

内资企业

1263

19554

港澳台投资企业

3

1077

外商投资企业

*

*

其他统计类别

-

-

注:表中数值为*”表示该行业仅有个别企业数据,为避免泄露企业信息,相关数据做隐藏处理。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82.85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53.2%;负债合计56.87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09.3%。

2023年,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5.81亿元,比2018年增长64.6%(详见表4-9)。

4-9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负债合计

(亿元)

营业收入

(亿元)

合 计

82.85

56.87

35.81

住宿业

67.63

46.64

19.59

旅游饭店

21.18

9.22

7.39

一般旅馆

46.32

37.16

11.83

民宿服务

0.03

0.01

0.01

露营地服务

0.01

0.03

0.06

其他住宿业

0.09

0.22

0.31

餐饮业

15.22

10.24

16.21

正餐服务

8.97

5.79

9.71

快餐服务

1.61

1.63

0.94

饮料及冷饮服务

0.20

0.20

0.39

餐饮配送及外卖送餐服务

4.21

2.50

4.79

其他餐饮业

0.23

0.11

0.38

    四、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2562个,从业人员17337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49.7%和23.1%(详见表4-10)。

4-10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从业人员

合 计

2562

17337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65

3804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462

2651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35

10882

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7%,港澳台投资企业占0.1%,外商投资企业占0.2%。

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7.0%,港澳台投资企业占2.3%,外商投资企业占0.7%(详见表4-11)。

4-11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从业人员

合 计

2562

17337

内资企业

2555

16816

港澳台投资企业

3

406

外商投资企业

4

115

其他统计类别

-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20.99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300.7%;负债合计-201.40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335.7%。

2023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9.21亿元,比2018年增长54.7%(详见表4-12)。

4-12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负债合计

(亿元)

营业收入

(亿元)

合 计

-220.99

-201.40

139.21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319.99

-263.78

88.38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16.72

7.30

9.20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82.28

55.08

41.63

、房地产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1693个,比2018年末增长50.1%。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209个,物业管理企业450个,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688个,分别比2018年末下降26.4%和增长55.7%、110.4%。

2023年末,全区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31915人,比2018年末增长7.0%。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3216人,比2018年末下降54.3%;物业管理企业22087人,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3641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31.8%和24.0%(详见表4-13)。

4-13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房地产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从业人员

合 计

1693

31915

房地产开发经营

209

3216

物业管理

450

22087

房地产中介服务

688

3641

房地产租赁经营

346

2971

其他房地产业

-

-

在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2%,港澳台投资企业占0.6%,外商投资企业占0.2%。

在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5.69%,港澳台投资企业占4.28%,外商投资企业占0.02%(详见表4-14)。

4-14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房地产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从业人员

合 计

1693

31915

内资企业

1679

30541

港澳台投资企业

10

1367

外商投资企业

4

7

其他统计类别

-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全区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4762.77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5.2%。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4271.82亿元,物业管理企业69.76亿元,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18.27亿元,分别比2018年末下降11.4%、4.4%和54.0%。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3946.44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4.5%。

2023年,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19.19亿元,比2018年增长40.3%(详见表4-15)。

4-15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房地产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负债合计

(亿元)

营业收入

(亿元)

合 计

4762.77

3946.44

519.19

房地产开发经营

4271.82

3605.92

447.10

物业管理

69.76

42.66

47.64

房地产中介服务

18.27

16.98

3.31

房地产租赁经营

402.92

280.88

21.14

其他房地产业

-

-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7999个,从业人员78635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60.8%和44.3%。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租赁业占15.8%,商务服务业占84.2%。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租赁业占10.5%,商务服务业占89.5%(详见表4-16)。

4-16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从业人员

合 计

7999

78635

租赁业

1267

8292

商务服务业

6732

70343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7%,港澳台投资企业占0.1%,外商投资企业占0.1%。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9.8%,港澳台投资企业占0.1%,外商投资企业占0.1%(详见表4-17)。

4-17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从业人员

合 计

7999

78635

内资企业

7974

78503

港澳台投资企业

10

68

外商投资企业

11

64

其他统计类别

4

0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538.16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22.4%。其中,租赁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81.20亿元,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456.96亿元,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30.1%和22.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1360.30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5.7%。

2023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98.46亿元,比2018年增长13.3%(详见表4-18)。

4-18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负债合计

(亿元)

营业收入

(亿元)

合 计

3538.16

1360.30

198.46

租赁业

81.20

46.23

23.49

商务服务业

3456.96

1314.07

174.96

    注释:

    [1]登记注册统计类别: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市场主体统计分类的划分规定》(国统字〔2023〕14号)确定,包括内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其他统计类别。

[2]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为保证数据精确度,个别数据保留2位小数。

官渡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五号)

——第三产业基本情况之二

官渡区统计局

官渡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6月5日)

    根据官渡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区第三产业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3059个,从业人员35772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60.0%和47.3%。其中,企业法人单位3034个,从业人员33978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61.2%和51.9%(详见表5-1)。

5-1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3034

33978

研究和试验发展

288

1374

专业技术服务业

1958

29302

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788

3302

    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74%,港澳台投资企业占0.07%,外商投资企业占0.13%。

   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9.97%,港澳台投资企业占0.00%,外商投资企业占0.03%(详见表5-2)。

5-2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3034

33978

内资企业

3026

33968

港澳台投资企业

*

*

外商投资企业

4

10

其他统计类别

*

*

注:表中数值为*”表示该行业仅有个别企业数据,为避免泄露企业信息,相关数据做隐藏处理。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507.58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29.2%;负债合计321.71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06.7%。

   2023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02.82亿元,比2018年增长166.2%(详见表5-3)。

5-3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负债合计

(亿元)

营业收入

(亿元)

合 计

507.58

321.71

202.82

研究和试验发展

18.49

11.46

6.23

专业技术服务业

461.49

296.96

184.31

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27.61

13.28

12.29

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法人单位255个,从业人员7173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68.9%和32.5%。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11个,比2018年末增长10%;从业人员69人,比2018年末下降70.9%。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41.71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20.5%;负债合计105.50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6.9%。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98亿元,比2018年增长28.3%。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191.63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3686.3%。本年支出(费用)合计0.18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85.4%。

三、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1898个,从业人员16604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71.6%和51.0%(详见表5-4)

5-4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1898

16604

居民服务业

672

5483

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

983

5866

其他服务业

243

5255

    在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89%,港澳台投资企业占0.05%,外商投资企业占0.05%。

    在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9.99%,港澳台投资无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占0.01%(详见表5-5)。

5-5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1898

16604

内资企业

1896

16603

港澳台投资企业

*

*

外商投资企业

*

*

其他统计类别

-

-

注:表中数值为*”表示该行业仅有个别企业数据,为避免泄露企业信息,相关数据做隐藏处理。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9.93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78.9%;负债合计21.10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24.1%。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1.01亿元,比2018年增长55.1%(详见表5-6)。

5-6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负债合计

(亿元)

营业收入

(亿元)

合 计

29.93

21.10

21.01

居民服务业

9.55

6.92

6.51

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

13.86

10.35

10.72

其他服务业

6.52

3.83

3.79

四、教育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教育法人单位932个,从业人员28861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32.0%和35.0%。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313个,比2018年末下降17.2%,从业人员22039人,比2018年末增长20.9%。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教育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8.85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78.5%;负债合计17.99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231.3%。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74亿元,比2018年增长96.8%。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104.55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75.6%。本年支出(费用)合计48.51亿元,比2018年增长53.1%。

    五、卫生和社会工作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卫生和社会工作法人单位456个,比2018年末增长96.6%,从业人员14167人,比2018年末增长18.4%。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94个,比2018年末下降26.6%;从业人员8062人,增长5.8%。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卫生和社会工作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2.00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30.7%;负债合计9.97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51.5%。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53亿元,比2018年增长25.9%。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64.31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85.4%。本年支出(费用)合计33.39亿元,比2018年增长40.6%。

    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法人单位1122个,从业人员6050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27.4%和3.0%。其中,企业法人单位1093个,从业人员5595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26.8%和2.6%。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6.27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70.0%;负债合计16.19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57.0%。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14亿元,比2018年下降28.9%。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6.88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1.3%。本年支出(费用)合计1.43亿元,比2018年下降20.1%。

    七、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3年末,全区共有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法人单位673个,比2018年末增长17.5%;从业人员25840人,下降13.8%。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本年支出(费用)合计125.09亿元,比2018年下降16.9%。

注释:

[1]本公报中的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不包括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2]登记注册统计类别: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市场主体统计分类的划分规定》(国统字〔2023〕14号)确定,包括内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其他统计类别。

[3]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为保证数据精确度,个别数据保留2位小数。

官渡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六号)

——部分新兴产业发展情况

官渡区统计局

官渡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6月5日)

     根据官渡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等新兴产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3年末,全区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37,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24.7%。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4,占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0.8%;高端装备制造业6,占16.2%;新材料产业3,占8.1%;生物产业13,占35.1%;新能源汽车产业1,占2.7%;新能源产业6,占16.2%;绿色环保产业4,占10.8%。

(二)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3年末,全区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64个,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7.9%。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21个,占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32.8%;数字创意产业15个,占23.4%。

二、高技术产业

(一)高技术制造业

2023年末,全区共有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24个,比2018年末增长50.0%;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7.5%,比2018年末提高4.5个百分点。

2023年,全区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5.45亿元,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的14.4%。

(二)高技术服务业

2023年末,全区共有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93个,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的26.1%。其中,信息服务23个,占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的24.7%;专业技术服务业的高技术服务39个,占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的41.9%。

2023年,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82.21亿元,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的26.0%。

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2023年末,全区共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3182个,从业人员26315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17.80亿元。

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数字产品制造业58个,占1.8%;数字产品服务业314个,占9.9%;数字技术应用业2150个,占67.6%;数字要素驱动业660个,占20.7%。

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数字产品制造业1551人,占5.9%;数字产品服务业2320人,占8.8%;数字技术应用业17393人,占66.1%;数字要素驱动业5051人,占19.2%。

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中,数字产品制造业36.04亿元,占16.5%;数字产品服务业18.96亿元,占8.7%;数字技术应用业139.70亿元,占64.1%;数字要素驱动业23.10亿元,占10.6%。

四、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

2023年,开展R&D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63个,2018年增长31.3%,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42.3%。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2460人年,2018年增长62.8%。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D经费内部支出11.01亿元,比2018年增长73.9%;R&D经费内部支出与营业收入之比为1.5%。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专利申请量396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561件,分别2018年增长696.8%和1552.3%;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重为64.5%,2018年提高33.4个百分点。

五、文化及相关产业

2023年末,全区共有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5223个,从业人员24248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42.4%和下降0.9%;资产总计210.60 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43.8%。

2023年末,全区共有经营性文化产业法人单位5131个,从业人员23464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43.1%和下降1.2%;资产总计191.84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47.7%;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0.85亿元,比2018年增长2.8%。

2023年末,全区共有公益性文化事业(含社团)法人单位92个,从业人员784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10.8%和10.4%;资产总计18.76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42.7%;本年支出(费用)合计2.61亿元,比2018年增长5.7%。

注释:

[1]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的精神和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2023)》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绿色环保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海洋装备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领域。

[2]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3]高技术制造业:按照《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2017)》,高技术制造业是指国民经济行业中R&D投入强度相对高的制造业行业,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等6大类。

[4]规模以上服务业:是指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3个行业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3个行业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4个行业小类;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个行业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5]高技术服务业:按照《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分类(2018)》,高技术服务业是采用高技术手段为社会提供服务活动的集合,包括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业的高技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服务、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和其他高技术服务等9大类

[6]数字经济:按照《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数字经济产业范围包括01数字产品制造业、02数字产品服务业、03数字技术应用业、04数字要素驱动业、05数字化效率提升业等5个大类。其中,01-04大类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是指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以及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各类经济活动

[7]研究与试验发展:是指为增加知识存量(也包括有关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设计已有知识的新应用而进行的创造性、系统性工作,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3种类型。

[8]文化及相关产业: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范围包括:一是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具体包括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和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活动;二是为实现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所需的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和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包括制造和销售)等活动。

[9]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为保证数据精确度,个别数据保留2位小数。


官渡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七号)

——分地区单位和从业人员情况

官渡区统计局

官渡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6月5日)

     根据官渡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区分地区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单位及从业人员基本情况公布如下:

一、分地区单位情况

2023年末,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位居前三位的地区是:小板桥街道12854个,占21.7%;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官渡辖区)8665个,占14.6%;矣六街道8535个,占14.4%。

按地区分组的单位情况详见表7-1。

7-1 按地区分组的法人单位数和产业活动单位


法人单位

产业活动单位

数量

(个)

比重

%

数量

(个)

比重

%

合 计

59277

100.0

64775

100.0

关上街道

7481

12.6

8356

12.9

太和街道

2988

5.0

3647

5.6

吴井街道

1674

2.8

2142

3.3

金马街道

4878

8.2

5222

8.1

小板桥街道

12854

21.7

13569

20.9

官渡街道

5102

8.6

5601

8.6

矣六街道

8535

14.4

9135

14.1

六甲街道

1532

2.6

1693

2.6

长水街道

1612

2.7

2030

3.1

小哨街道

300

0.5

323

0.5

大板桥街道

1140

1.9

1215

1.9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官渡辖区)

8665

14.6

9159

14.1

阿拉街道

2498

4.2

2650

4.1

:表中合计数含无法划分到街道的法人单位18家,产业活动单位33家。

二、分街道从业人员情况

    2023年末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地区是: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官渡辖区)121320人,占17.4%;关上街道94930人,占13.6%;吴井街道77989人,占11.2%。

按街道分组的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情况详见表7-2

7-2 按街道分组的法人单位从业人员


法人单位从业人员

(人)


其中:女性

合 计

696865

253148

关上街道

94930

35171

太和街道

42822

19050

吴井街道

77989

24571

金马街道

55451

18083

小板桥街道

72170

26532

官渡街道

60701

22572

矣六街道

69344

27494

六甲街道

16663

7300

长水街道

39142

15999

小哨街道

2329

938

大板桥街道

15612

5898

阿拉街道

22482

7569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官渡辖区)

121320

40100

 注:1.表中合计数不含铁路部门数据。2.部分单位未分至街道,导致总数不等于分项之和。

注释:

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为保证数据精确度,个别数据保留2位小数。


主办单位: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昆明市官渡区云秀路2898号官渡区国投大厦1号楼6楼   联系电话:0871—6717373

运维单位:昆明信息港 0871—65390101  昆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0871—12345

滇ICP备19011957号-1   网站标识:5301110005   网站地图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