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区1-8月固定资产投资运行分析 —降幅持续收窄、产业与民间投资活力逐步释放
一、当前官渡区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情况
(一)固定资产投资基本情况
2025年1-8月,官渡区(不含空港区、经开区,下同)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同比下降23.6%,降幅较1-7月收窄1.9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扩大4.9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保持降幅收窄态势;但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4.7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7.8%,增幅较1-7月提高1.6个百分点;非地产项目投资同比下降51.7%,降幅较1-7月收窄1.2个百分点,实体经济投资信心逐步恢复。
从核心指标趋势看,投资运行呈现“总量趋稳、逐步改善”特征。
产业投资降幅收窄,第一产业逐步发力。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2.1%,较1-7月提高23.9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0.9%。第二产业投资同比下降66.3%,降幅较1-7月扩大1.1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10.0%;其中工业投资同比下降66.3%,下拉固投增速15.0个百分点,但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仍因去年高基数(昆明市第十五水质净化厂)下降68.7%。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1.5%,降幅较1-7月收窄3.0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89.1%;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49.0%,降幅较1-7月收窄2.8个百分点。本年新入库基础设施项目增多,但仍以小型道路修缮、管网改造为主,缺乏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支撑。
民间投资降幅收窄,贡献度提升。1-8月,民间投资同比下降7.6%,降幅较1-7月收窄6.0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26.8%,较1-7月提高2.0个百分点,对固投增长的贡献率降低至7.1%(1-7月为11.7%)。民间投资主要投向两个领域:一是制造业;二是文旅配套,但仍以中小项目为主。
项目储备数量稳步增加,规模仍待提升。截至8月末,全区在库项目299个(投资项目153个、房地产项目146个),较1-7月增加7个;本年新入库项目32个(投资项目30个、房地产项目2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新入库项目17个(占新入库项目的53.1%),较1-7月增加一个,项目规模偏小制约投资增量。
(二)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
1-8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放缓,但销售端仍保持韧性:
投资构成:建筑工程投资同比增长3.1%,降幅较1-7月增加6.9个百分点,建筑工程投资积极拉动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其他费用投资同比增长75.9%,仍以土地购置费拉动为主,但增速有所放缓。
销售情况: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02.3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0%,较1-7月回落4.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78.48万平方米,办公楼销售面积9.02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2.07万平方米,商业地产去库存压力仍然存在。
二、存在问题
(一)非地产项目投资仍处深度下降区间,产业支撑力不足
非地产项目投资虽连续4个月收窄,但51.7%的降幅仍下拉固投增速27.3个百分点,实体经济投资活力尚未完全恢复。其中,工业投资占比仅10.0%,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且以中小型项目为主,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基础设施投资中,交通、水利等“强基础、利长远”项目储备不足,在库的基础设施项目中,90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已经大于计划总投资的67.0%,后续投资余量不足。
(二)民间投资活力仍需激发,规模与结构待优化
民间投资降幅虽收窄,但仍存在7.6%的降幅。从结构看,民间投资集中于传统行业,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投资占比不足。
(三)房地产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后续动力承压
房地产投资增长依赖土地购置费和住宅投资,办公楼、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商业地产投资持续萎缩;新开工面积虽收窄,但仍处低位,且政府回购项目已收尾,后续销售增长缺乏支撑,预计9月起商品房销售增速将进一步回落。同时,房企到位资金持续降低,融资渠道狭窄加剧项目推进压力。
(四)重大项目储备不足,投资增量受限
截至8月末,非地产项目投资10亿元以上在库项目仅30个(占全部项目的19.6%),较1-7月无新增,且投资完成率大于50%的超过一半以上;新入库项目中,缺乏重大项目带动。
三、对策建议
(一)聚焦产业项目攻坚,补齐工业投资短板
1.针对工业投资薄弱问题,建立“工业项目清单制”,推进工业项目建设落地,确保年内形成更多实物量,并且及时纳库入统;同时积极对接拟落地的池企业,争取提前完成项目备案,企业落地就纳库入统。
2.落实工业技改补贴政策,对技改项目给予优待政策,拉动制造业投资进一步增长;协调解决热力、燃气行业后续发展问题,推动相关行业持续发展。
(二)激活民间投资新路径,拓宽参与领域
1.梳理基础设施、文旅产业等领域15个民间投资参与项目清单,明确入库标准和政策,加强民间资本的及时统计。
2.深化民间投资促进工作,落实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保障民间投资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三)优化房地产供需结构,缓解市场压力
1.继续增强房地产市场政策的适配性,出台相关鼓励房地产投资的政策,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提高房地产企业的投资积极性;
2.继续加强金融支持,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房地产企业和项目的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提供与市场需求匹配的土地供给,或进行适配土地用途变更,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简化项目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率,让项目又快又好的落地;
3.持续优化完善周边基础设施配套,鼓励企业开发改善性住房并提供优质住房环境,增强民众购房意愿,激发消费者的内生动力,为房地产市场注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