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模式
无障碍浏览

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政府 www.kmgd.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索引号: 015117762-202102-372538 主题分类: 区政府办公室文件
发布机构:  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政府 有效性:
发布日期: 2021-02-01 09:10 废止日期:
文号: 官政办〔2021〕2号 关键字:
名 称: 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

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02-01 09:10 浏览次数:299
字号:[ ]

各街道(社区),区属各部门:

为全面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有效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以推进街道(社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以基层应急管理体制建设为抓手,以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公众安全意识、提升公众自救互救能力为重点,加快构建社会共治、公众参与、全面覆盖、反应灵敏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

二、重点任务

(一)健全街道(社区)应急管理体制

1.细化工作内容。街道要严格履行基层应急管理主体责任,有效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灾害事故,确保将灾害事故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监管、灾害事故信息收集报告、灾害事故先期处置、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应急能力建设等工作落到实处。社区要结合《昆明市社区依法履行职责清单》、《昆明市社区依法协助政府工作职责清单》,协助开展灾害事故防范应对工作,配合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及时报告灾害事故信息,大力普及宣传防灾减灾知识,认真组织防灾救灾、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积极开展群众自救互救培训。

2.健全组织机构。街道要加强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建设,严格按照《中共昆明市委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昆发〔20185号)要求,建立健全街道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机构,明确1名科级领导分管应急管理工作,配备12名应急管理专职人员,应急管理任务较重的可以适当增配工作人员。社区也要明确工作分工,确定专人负责应急管理工作。街道(社区)应急管理机构要设有值班室休息室以及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满足值班值守、信息汇总上报、突发事件协调应对等工作的需要。

(二)完善街道(社区)应急管理机制

1.建立灾害事故预警响应机制。街道要建立完善灾害事故预警响应机制,接到灾害事故预警信息时要及时将预警信息传递到有关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并根据预警的类型、等级、应对建议,提前组织做好监测巡查、值班备勤、力量集结、物资储备等防范应对工作。社区接到灾害事故预警信息后,要充分利用党建、社会治理等工作平台和微信、短信、广播、户外屏、广告媒体、人工传递等渠道,将预警信息内容和防范应对措施迅速传递给村(社区)居民,引导群众做好防范应对工作。

2.健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机制。街道要进一步落实灾害事故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对生产安全风险源和隐患源进行常态化巡查检查,及时整改消除违法行为和事故隐患。要认真开展自然灾害隐患排查和监测工作,全面排查辖区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并按照一点一策的原则制定应急预案(方案)。要根据预警信息和灾害应对形势组织开展监测巡查,发现险情及时报告并迅速采取避让、消除、治理等措施,最大程度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社区要将灾害事故隐患排查工作纳入日常工作,定期开展安全巡查和自然灾害隐患排查,发现情况要及时报告,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尽可能预防灾害事故的发生。

3.完善应急值守和信息报告机制。街道要整合工作资源,切实加强值班值守工作,明确责任领导和工作要求,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紧急政令和灾害指令信息畅通。要进一步加强灾害事故信息报告,充分发挥社区干部、基层信息员、网格员的作用和功能,按照信息报告的内容、时限、方式等要求,及时收集、报送灾害事故信息。社区要建立值班工作制度,确保能够及时接收和报送灾害事故信息,有效应对各类紧急情况。要充分发挥灾害事故信息基层感应单元的作用和功能,明确专人负责报送灾害事故信息,有效提高基层的信息获取和报送能力。街道(社区)在岗值班期间不得采用电话呼叫转移等方式代替值班,不得安排保安等非正式工作人员顶替值班。各街道(社区)应于每月28日前将次月值班表报区应急局备案。

4.健全应急联动响应机制。街道要紧扣辖区灾害事故应对需求开展应急资源普查,对可用于灾害事故救援处置的企业、场所、装备、物资等进行全面普查并建立应急合作机制,与辖区派出所、消防救援机构等建立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机制,发生灾害事故时能够第一时间联动有关单位和企业,调用、借用资源进行处置。社区要与社区民警、物业公司、医院诊所、建筑企业等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在发生灾害事故时依靠有关单位和企业有效开展先期处置。街道(社区)应急联动响应机制工作情况及时报备区应急局。

5.建立应急管理常态工作机制。街道要定期听取应急管理工作情况汇报,每月至少对应急管理工作进行1次专题研究,分析研判灾害事故应对形势,安排部署应急管理重点工作,掌握动态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工作。社区要建立应急管理常态化工作机制,明确日常安全巡查、隐患排查、队伍建设、应急演练、应急联动、安全宣传等工作的要求和标准,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加强街道(社区)应急队伍建设

1.强化街道应急队伍建设。各街道要建立健全基层应急队伍管理、训练、保障机制,全面整合街道消防队(站)、应急民兵、城管执法、综治维稳等力量,于20213月前组建一支不少于20人的街道应急救援队伍,并配备相应的应急装备和设备,承担灾害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的疏散救援、转移安置、现场警戒、险情控制、后勤保障、道路引领等工作。

2.加快推进社区应急队伍建设。街道要指导各个社区于20213月前组建一支不少于8人的社区应急队伍,并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和防护装备,有效承担灾害事故应急处置中的遇险人员疏散救援、信息报告、险情控制、道路引领等工作。

3.开展街道(社区)应急救护人员培训。区应急、住建、水务、卫健等部门要逐步开展第一响应人和红十字急救员培训工作,20213月前应完成现有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第一响应人或红十字急救员培训工作,确保每个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名以上第一响应人或红十字急救员;202112月前完成所有社区第一响应人或红十字急救员培训工作,充分发挥第一响应人、红十字急救员在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和带动作用,逐步提高基层面对灾害事故的先期处置能力。

4.试点特定专长居民参与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机制。结合党员双报到双报告活动,在社区试点开展特定专长居民参与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将社区居民党员中的医务人员、警务人员、消防人员等具有特定专长的人员优先纳入基层应急管理体系,鼓励、倡导参与基层应急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和带动引领作用。

(四)强化街道(社区)应急预案体系

各街道要严格按照《昆明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工作规范》和《昆明市应急预案导则》的要求,对街道(社区)应急预案进行全面梳理,及时组织开展应急预案修编工作,杜绝照搬照抄、上下一般粗。要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目录,编制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基层应急预案。街道应急预案要侧重明确预警信息传播、组织先期处置、开展自救互救、信息收集报告、人员临时安置等内容,重点规范乡镇层面应对行动。社区重点要制定简洁易用的灾害事故综合应急预案,侧重明确应急响应责任人、风险隐患监测、信息报告、预警响应、应急处置、人员疏散撤离组织和路线、可调用或可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情况及如何实施等内容,体现自救互救、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的特点。要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引导村(居)民针对家庭火灾、燃气泄漏、地震、洪涝、地质灾害等突发事件,制定隐患排查、疏散避险、求助报警、自救处置等应对措施,做好防护、处置、照明、逃生、生活保障等物资准备,提升自救互救能力。

(五)提升街道(社区)应急管理实战能力

1.提升街道(社区)应急队伍实战能力。街道(社区)等基层应急队伍要依托消防站所、民兵组织、社会组织等力量,定期开展应急训练,原则上1年不少于1次,有效提升实战能力,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救得了。

2.加强街道(社区)应急演练。街道要会同派出所、消防站、民兵组织、社会组织、辖区企业等力量,定期组织开展预案演练,重点演练预警传递、应急准备、信息报告、转移疏散、先期处置、群众安置等内容,不断提高灾害事故应急处置实战能力。社区要依靠第一响应人(应急救援员)、物业企业等,定期组织社区居民、学校企业、基层信息员(网格员)等开展灾害事故预案演练,重点开展信息报告、应急巡查、紧急疏散、自救互救等内容。原则上,街道(社区)每年至少开展1次应急演练。

3.加强疏散避难场所建设管理。街道(社区)要对辖区内市民广场、小区绿地、学校场馆、开阔空地等场所和区域进行全面摸排,在此基础上选择环境安全、交通便利、配套设施相对齐全的场所和区域作为应急疏散避难场所,满足临时转移疏散和安置人员的需求。避难场所要标志明显,指示清晰,设施设备完好。

(六)推进街道(社区)安全文化建设

1.加强街道(社区)应急管理宣传工作。街道(社区)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知识宣传和培训,采取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宣传栏、户外屏、广告媒体、气象终端、微信、短信、广播、板报、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等方式,并结合灾害事故防范应对的季节特点和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主题月(日),开展防灾避险、自救互救知识宣传,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

2.强化街道(社区)应急管理培训。区应急、防灾减灾等部门要结合灾害事故应对工作实际,以法律法规宣传培训、风险隐患识别与排查、巡查检查、信息报告、预案编制、先期处置等为重点,组织开展街道(社区)应急管理专(兼职)人员、信息员、网格员的应急管理知识培训。原则上,街道(社区)每年至少开展2次应急管理业务培训。

(七)构建街道(社区)应急保障体系

1.建立街道(社区)应急管理资金保障机制。区财政、民政等部门要将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基层社会治理统筹考虑,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建立以财政保障为主,基层自筹和社会捐赠为辅的基层应急管理经费保障机制,有效保障基层应急队伍建设、装备物资储备、宣传培训、演练训练、信息员(网格员)队伍建设等工作的正常开展。

2.健全工作督查考核机制。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将纳入全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目标考核内容,建立健全相应工作考核机制,确保基层应急管理工作顺利推进。

3.搭建信息化工作平台。在市应急局开发的应急看得见系统基础上,搭建具有隐患排查、信息报告、预警传递、协同处置、资源录入、通知发布、任务督察等功能的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平台,逐步建成面向公众的应急管理服务平台。

三、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加强街道(社区)应急管理工作是推进我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各级各部门要将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与平安城市建设、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市域治理试点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进来,认真研究,统筹推进。

(二)压实责任,精心组织

街道(社区)要全面落实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主体责任,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确定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公安、民政、水务、林草、自然资源、城市管理、消防等部门要结合职能职责,切实落实行业主管责任,积极配合做好此项工作。

(三)加强指导,强化督促

区级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督促指导,将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纳入日常巡查检查,主动报告、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有效有序推进基层应急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

政策解读:关于《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解读

主办单位: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昆明市官渡区云秀路2898号官渡区国投大厦1号楼6楼   联系电话:0871—6717373

运维单位:昆明信息港 0871—65390101  昆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0871—12345

滇ICP备19011957号-1   网站标识:5301110005   网站地图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