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官渡区“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政策解读
《官渡区“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指导养老事业的纲领性文件。官渡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养老发展事业,始终坚持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用的原则,始终把推进“规划”实施作为提高老年人地位、发挥老年人作用、保障老年人权益的重要途径,将其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推进,不断优化养老发展环境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 规划编制的背景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求,进一步完善我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满足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云政发〔2022〕47号)和《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昆明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昆政发〔2022〕26号),制定本规划。
二、 “十四五”时期我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标是什么?
到2025年,我区基本养老服务应保尽保,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三级养老服务体系显著完善,养老服务网络更为健全,养老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保持在昆明市和全省前列,老年人及其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高。
三、 规划设置了哪些指标?
围绕上述目标,《规划》设置15个指标,支撑总体目标的实现。
1.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100%
2. 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90%
3.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
4.建立老年人能力和需求综合评估制度及标准
5.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60%
6. 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100%
7.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达100%
8. 建立社区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服务制度
9.公办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70%
10.民办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55
11.职业院校养老服务有关专业招生规模与老龄人增速相适应
12.每百张养老机构床位配备社工数量≥1
13.社区内每千名老年人配备社工数量≥1
14.“官渡照护”服务人次达8万人次
15.“时间银行”服务站达8个
四、 “十四五”时期我区养老服务主要任务有哪些?
八项主要任务推动以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全面形成。
(一)加快补齐养老服务基础设施短板。配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探索设立家庭养老床位。全面推动新时代老年幸福食堂建设,扩大专业养老机构规模。
(二)健全完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完善官渡区基本养老公共服务清单。强化养老服务兜底保障功能。推动多层次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设。
(三)大力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性作用,全面推广“官渡照护”上门服务,丰富社区养老服务功能。
(四)全面推进机构养老服务提质增效。调整优化养老机构结构功能,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
(五)推进医养结合服务。推进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推进医养深度融合,促进医、养、康融合发展。
(六)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养老服务人才供给,完善养老服务人才激励机制,推动“社工+志愿者”联动为老服务。
(七)建立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弘扬敬老爱老的良好社会风尚,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整治。
(八)提升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水平。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推进养老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提升养老服务应急管理能力。
五、 “十四五”时期我区养老服务重点项目有哪些?
(一)配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在矣六街道已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基础上,筹建其他7个街道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充分衔接正在开展的城中村改造工作。到2025年底,除拆迁社区外,其他社区至少有1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或站点。
(二)探索设立家庭养老床位。进一步盘活老年人家庭的房屋资源、设施资源,探索设立“家庭养老床位”。依托有资质的养老服务机构,将专业照护服务延伸至老年人家中。到2025年底,试点建设家庭养老床位200张,适老化改造率达到90%。
(三)全面推动新时代老年幸福食堂建设。统一规划布点街道(社区)老年幸福食堂、为老助餐点。到2025年覆盖率达90%以上。
(四)扩大专业养老机构规模。推进官渡区颐养康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解决兜底人群保障工作。到2025年底,公办养老机构达到4个,民办养老机构达到20个。
(五)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项目。落实全省统一的老年人能力与需求综合评估要求,开展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到2025年,摸清失能、失智、重残老年人的具体数量、分布情况、身体情况、经济状况和基本需求等,建立基本养老服务对象数据库。
(六)全面推广“官渡照护”上门服务。引导养老服务机构上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务料理、精神慰藉等上门服务,将专业服务延伸到家庭。深力争将“官渡照护”打造成为官渡区民生工程标杆项目和品牌,到2025年底,“官渡照护”服务人次达到8万人次。
(七)调整优化养老机构结构功能。全面推进养老护理型床位建设,提升护理型床位比例。到2025年底,公办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70%以上;民办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55%以上。
(八)推进医养深度融合。进一步打通医养资源,完善激励机制,支持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以多种形式开展合作。2025年底前,实现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九)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到2025年,万名老年人拥有养老护理员数达到50人。在各街道配置至少2名专职人员负责养老服务具体工作。贯彻落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公益性岗位3-7名工作人员的配置政策。并将“时间银行”相关数据对接区级综合养老信息平台。到2025年,“时间银行”服务站达到8个。
六、 规划有哪些亮点?
(一)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制定并动态调整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在确保特困老年人应养尽养基础上,构建面向全体老年人,以经济困难和亟需照护的老年人为重点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二)扩大优质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建设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城乡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或日间照料中心,开展家庭适老化改造和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增加就近、便利、普惠的优质养老服务供给。
(三)着力解决养老服务场地设施问题。大力推进城市新建居住区按标准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设施达标率达到100%。推进老旧城区、已建成居住区基本补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构建城市地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四)支持社会力量充分参与养老服务。加大扶持力度,搭建发展平台,支持各类主体参与养老服务,持续推动社会力量成为提供养老服务的主体力量。